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我国大企业要打破升级增效瓶颈

  • 发布时间:2014-08-28 09:07:51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大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际大企业竞争格局中具有重大影响。我国大企业发展呈现出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员效率提升的积极迹象,但制约企业提质增效发展的瓶颈仍有待突破。深入研究国际大企业发展规律,总结我国大企业发展成就与经验,剖析我国大企业与国际一流大企业之间的差距,对推动我国大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如果把大企业比作正规军,那么小微企业就是游击队。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具有船小调头快的特点。这类企业对市场敏感,适应性强,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小微企业本小力弱,在与大企业特别是国际大企业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这就需要大企业在主战场上与国际对手博弈了。从统计数据看,这几年我国大企业的发展总体上还是不错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经营质量,在结构上变得更加合理。只有大企业的体质强健了,中国经济才算得上健康有竞争力。

  ——亚夫

  国际大企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世界500强与美国500强企业是国际一流大企业的典型代表,其发展趋势基本上反映了国际大企业的发展方向,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大企业的发展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1.服务业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与美国500强的主体

  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70%左右相匹配,在世界500强和美国500强中,服务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2014世界500强中,服务业在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净利润与资产等各方面均明显超过了制造业。在服务业发达的美国,服务业企业数量占2014美国500强的53%,其中现代服务业的金融与保险类企业有76家;服务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占全部美国500强的57.4%,资产更是占到了80.9%。

  发达国家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占了近六成,与此同时,制造业服务化成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制造业服务化不仅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工业调整结构显著提升增加值的有力措施。世界500强制造企业服务收入比例超过25%,其中两成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

  2.国际大企业进入提质增效发展新阶段

  国际大企业已经迈过了单纯追求规模扩张的时代,进入了更加关注提质增效发展的新阶段。2014世界500强实现营业收入31.06万亿美元,增速为2.49%;与2013世界500强相比,营业收入增速进一步小幅回落。但与此同时,2014世界500强的总利润却比去年高速增长26.96%,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分别达到了6.3%、1.6%和12.6%。

  2014美国500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1万亿美元,与去年相比略增了1.23%,但净利润却大幅增长了31.69%,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14美国500强的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分别为8.9%、2.9%,是近十年来的最好成绩;净资产利润率达到了16.6%,仅次于2007美国500强17.1%的水平。

  3.金融企业与实体企业形成了共生共赢的紧密关系

  世界大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金融企业已经与实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二者共生共荣的紧密关系。实体企业是金融企业应当服务的对象,也是金融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无论是在世界500强中,还是在美国500强中,银行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与实体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之间都存在有显著的相关性:实体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将导致金融企业盈利能力更快下滑,而实体企业盈利能力的恢复将推动金融企业利润率的快速提升。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世界500强中实体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下滑到4.2%,银行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则迅猛下滑至0.8%。随着国际经济的逐渐复苏,实体企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14世界500强中,实体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回升至5.2%,银行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快速增长至12.1%;2014美国500强中,实体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提升至7.4%,而银行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则更快提升为16.6%。

  我国大企业做大成绩显著做优做强有差距

  1.大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持续快速增加;2014世界500强中已经有92家中国内地企业入围,上榜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比法德英入围企业数量总和还要多6家。在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和少数股东权益总量指标中,中国内地上榜企业在主要经济体中仅次于美国,远远领先于其他经济体。

  2014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和已经相当于2014美国500强的74.9%,按2014美国500强49.55亿美元的入围门槛,2014中国企业500强中已经有375家企业可以入围。我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已经成为我国外贸最具活力和出口潜力的市场主体;2014世界500强中,已经有9家民营企业入围。

  2.大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代表的我国大企业群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营业收入、利润、税收与就业贡献都十分突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500强的规模扩张速度有所回落,但近年来的增速仍然保持在10%以上。2014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营业收入5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8%,2014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已经与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体相当。

  2014中国企业500强纳税总额为3.9万亿,相当于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12.9万亿的30.2%。2014中国企业500强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总额为2.5万亿,比上年增长10.2%,已经超过了全部国有企业2013年利润的总和(2.4万亿)。2014中国企业500强总共吸纳了3138.8万劳动力就业,占2013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的8.2%。

  3.我国大企业发展质量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中等水平

  我国大企业的发展质量不如美英企业,但明显好于日本、法国与德国企业,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中等水平。

  2014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平均营收利润率为5.10%,英国、美国企业分别为10.2%与9.3%,日本、法国和德国企业分别为4.49%、3.40%和2.45%。近三年世界500强中美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分别为6.59%、6.60%和9.33%,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分别为5.56%、5.36%和5.10%;在美国企业盈利率持续提升的同时,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却在逐年下滑,这导致差距进一步拉大。

  2014世界500强中,美国企业只有4家亏损,中国企业却有16家,将近1/3的亏损企业来自中国。尽管中央明确提出了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我国企业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我们离这一目标还很遥远。如何在做大企业的同时更快提升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已经成为长期横亘在我国企业面前亟须解决的难题。

  4.大企业科技创新贡献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际上一般认为,当研发强度达到2%时,企业才能基本生存;当研发强度达到 5%以上,企业才具有竞争力。据测算,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在5%以上。我国大企业对创新投入的重视显然不足,有些企业甚至将创新投入当作企业利润的调节器。

  2014世界500强中92家中国内地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只有1.16%,与上年相比甚至还下降了0.05个百分点。2014中国企业500强合计投入研发费用5934.6亿元,比去年增长7.4%,远低于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企业平均投入研发经费14.1亿元,平均研发强度为1.25,比上年下降0.02。

  与不重视创新投入相仿,我国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动力也明显不足。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专利技术交易率只有5%,真正实现产业化则不足5%。

  5.大企业的国际经营能力仍处较低水平

  我国大企业正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整合与利用国际资源,但整体国际经营能力仍处较低水平。2013年全球100大跨国公司中,中国内地企业只有3家,平均跨国指数只有28.2%,远低于美国企业的平均值(53.4%)。即使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100大跨国公司排行榜中,中国内地企业也只有12家。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平均跨国指数,也一直都在14%左右。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也不乐观,投资巨额亏损案例时有发生。2011年,非金融类境外企业中,亏损的占22.4%。2012年,中央企业设立的近2000家境外企业中,盈利和持平的占72.7%,亏损的占27.3%。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对外投资收益逆差599亿美元,比上一年扩大70%;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国际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规模超过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规模的结果,但也在很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低于国际跨国公司。有效提高国际化经营收益,我国企业仍重而道远。

  6.大企业产业结构升级亟待加速

  近年来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的产业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企业的数量有所增加;但与美日等国相比,我国大企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道路还很漫长。

  2014世界500强的行业分布中,中国企业明显占优势是采矿与原油生产、金属产品、工程与建筑、能源、贸易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在以财产与意外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多元化金融与商业银行为代表的现代金融服务领域,以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为代表的IT领域,以航天与防务、电子电气设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美国企业明显占据优势。正是因为美国上榜企业中拥有更多现代服务业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所以形成了美国企业与中国企业之间平均利润率的显著差异。

  7.金融机构与大企业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

  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承担着为实体经济输血造血的功能;在整体环境恶化的时候,更需要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提供发展支持。从企业调研和数据分析角度看,我国金融机构在实体经济信贷支持方面不仅没有能够给企业充分提供其所需的支持,甚至存在有趁机进一步侵蚀实体企业利润的迹象。

  2013年12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高达7.20%,比2012年12月提升了0.42个百分点,远高于6.55%的五年以上期商业贷款基准利率。2014世界500强中美国金融类机构与实体企业的平均营收利润率分别是22.85%和7.87%,日本分别是9.12%和3.93%;中国分别是18.61%和2.24%。

  中国上榜企业中的金融机构的高利润率是在实体经济整体近乎微利的情况下实现,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反映了我国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利润的侵蚀。就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利润率关系而言,美国的双高模式与日本的双低模式可能是适合的;类似于中国的金融偏高、实体严重偏低的模式,显然并不利于金融为实体经济输血造血功能的实现。

  进一步加快我国大企业提质增效发展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做大上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在做强做优上,我国大企业离国际一流大企业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大企业的创新能力、品牌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企业。

  当前除了在一些特定行业需要继续通过兼并重组来提升产业集中度、规范市场秩序之外,继续做大已经不再是我国大企业的关键任务。在国际大企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经济转型与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提升大企业盈利能力,促进大企业提质增效发展,缩小与国际一流大企业之间的差距,显得更为迫切。

  1.大力优化大企业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大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与政策环境显著改变,规模的快速扩张已经难以为继。国际大企业发展已经进入到提质增效新阶段,有效提升我国大企业发展质量,应当成为新时期的政策目标。

  激发大企业自身活力应当成为新时期政府制定企业发展政策的出发点。政策体制在倾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依法支持大企业利益和发展要求,中央政府可以在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出台推动我国大企业提质增效发展的专项政策。

  要加快推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改革的落实,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中性化身份,进一步破简政放权,除行政垄断与民间资本进入的行政壁垒。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大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大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持续开展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推动国有资产监管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将国有企业打造成真正的市场化主体,允许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选聘管理人员和进行生产经营,释放国有资本发展活力。

  要注意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做好事中与事后管理与服务,着力打造公平竞争秩序,确保各类企业守法守信经营,同时确保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真正惠及企业。建议适时修改完善进出口环节存在的不公平税收政策、不合理配额政策,修改完善农产品领域的保护收购与储备政策、进口管制政策,完善现有涉农补贴政策。

  大力清除不利于兼并重组的体制与政策障碍,完善国有企业退出政策,确保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建议根据宏观经济环境与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水平,灵活调整涉企税收政策。要真正打通政策落实通道,使得企业在清费立税、止费减税的改革进程中切实减轻负担。

  2.深化行业治理机制改革

  2014中国企业500强中,金属冶炼加工、煤炭采选、化工原料等领域的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都在1%以下,企业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不高、行业竞争激烈且不规范、企业盈利能力差已成为上述行业的通病。

  多年来的政府干预并没有在实质上解决行业发展问题,现阶段应当深化行业治理机制改革,借助行业治理来规范和推动上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应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商会了解行业发展现状、熟悉行业发展规律的优势,推动行业的专业化治理;包括在建立公平市场竞争秩序、提高产业集中度、提供产业信息服务、对外合作与交流、企业与企业主合法利益维护以及企业之间竞合协调等方面,更多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加快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引导行业协会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时要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去行政化,防范行业协会商会异化为“二政府”。

  3.推动我国大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我国大企业的研发强度长期徘徊在1.3左右,并且在近年来有所下降,与国际上公认的“当研发强度达到2%时,企业才能基本生存;当研发强度达到 5%以上,企业才具有竞争力”的要求相去甚远。针对我国大企业当前创新投入动力不强、成果转化机制不畅的客观现实,必须加快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我国大企业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通过创新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增强产品竞争力,进而拓展我国大企业的盈利空间。

  要以市场机制推动大企业自觉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作用,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与淘汰落后产能,倒逼大企业自觉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市场化的利益引导机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广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完善财政资金科研投入机制,强化科研应用导向和成果的应用考核。

  完善技术商品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大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交易主体,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遵循同等条件下国货优先的国际惯例,将自主技术装备和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范围,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优先采用同等技术水平的自主创新产品。引导大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完善内部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储备,推动大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4.高度重视大企业国际化经营支持体系建设

  尽管我国大企业的国际化指数远低于发达国家,国际化绩效也差强人意,但长期以来我国大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并未放缓。2014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海外资增长了16.3%,海外员工增长了8.6%,远高于海外收入增速;这既说明对外投资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也为未来我国大企业海外投资收入和效益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为加快我国大企业走出去步伐,提升我国大企业国际化经营质量,应高度重视国际化经营支持体系建设。

  首先是要加强国际化经营理念教育。包括从基础教育阶段立足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帮助企业尽快提高企业领导班子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大力培养金融、法律、财务、技术、营销等方面的国际化人才,鼓励大企业直接招聘海外人才,积极推进国际人才本土化。

  其次是要完善国际化经营政策法律环境。包括加强对外投资立法,出台支持大企业走出去战略中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赋予国有大企业更多对外投资自主决策权。再次是要加快培育国际化经营服务体系;包括加强政府间融资平台与海外投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快培育服务于海外投资的投资银行、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服务组织,加快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进程,大力发展海外并购基金。

  最后是要透过全方位渠道提高我国大企业的国际话语权。包括支持我国大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利用国际政治关系推动我国技术与产品输出,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完善大宗商品战略储备制度。

  5.引导金融机构更多支持实体企业发展

  中国企业500强中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之间营业收入利润率的巨大差异表明,我国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可以更加有所作为。引导我国金融机构更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构建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赢良性发展关系。

  首先必须解决金融资金的垄断与稀缺问题,包括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放松外资银行准入管制,促进大企业深化产融结合,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场外交易市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快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

  其次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尽快实现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完善存贷款利率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商业银行资金表外循环社会融资监管,规范涉贷收费,完善商业银行存贷比监管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最后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服务创新;包括发展银行并购基金,加大投放并购贷款力度;开展支持大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与大企业的战略合作与授信;创新大企业资产证券化服务。

  6.大力扶持现代服务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服务业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其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首先应致力于提升我国服务业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包括引导服务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与服务质量体系建设,促进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积极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鼓励服务业大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品牌效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

  其次应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现服务业升级发展;包括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有关部署,抓紧制定配套措施,为生产性服务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增强服务功能;尤其是要加快现代物流与金融服务业发展,有效降低制造业成本与费用。最后,要顺应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大力发展保险、医疗保健服务业。

  7.鼓励大企业强化品牌和社会责任意识

  品牌与社会责任意识的薄弱,是影响我国大企业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尽管我国内地自去年开始就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二大来源地,在2014世界500强前100名中已经有14家内地企业,但在世界知名品牌的培育上却无甚建树。

  要全方位引导企业重视品牌建设;包括鼓励大企业发挥在品牌培育中的主体作用,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加快创建国际知名品牌;加大国际知名品牌的保护力度,引导大企业及时、规范地进行商标、商号注册和企业商誉保护,积极推进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注册与宣传。要营造有利于鞭策大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包括进一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宣传与教育,规范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与评估,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部监督机制。

  8.以混合所有制加快大企业做强做优

  以混合所有制做优做强中国大企业,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代表的大企业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正是股权多元化改革,以及由此推动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支撑了我国大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首先要有利于推动大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规范公司治理与管理,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建设,规范公司决策流程,提高管理绩效。

  其次要有利于同时发挥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和优势;混合所有制企业既要有利于发挥国有资本的政策优势和资源动员能力优势,也要有利于发挥民营资本灵活敏捷、更富创新精神和运营效率的优势,通过二者优势结合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再次要以混合所有制为载体,真正实现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把有限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领域或环节。

  最后要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资产监管改革相结合,加快转变监管理念,加强对混合产权的有效监管;既要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又不能影响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健康运营与持续发展。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