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陇南小镇:碧口和盐官

  • 发布时间:2014-08-27 01:05: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陇南作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交通联结地带,其中许多交通联结点便自然成为商品集散的“重镇”。追访陇南小镇故事,查找历史文化遗存,感受历史变迁,不禁心生许多感叹。

  碧口:长江中上游最后一个水路口岸

  碧口小镇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临江而建,依水而起。

  碧口镇所临江水,名为白龙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支流,也是历史上联结陕甘川的水上通道。对于小镇历史,97岁高龄的张锡田老人最有发言权,国民政府时期他曾经担任过碧口镇长,几乎可以说是小镇的百科全书。

  在中街自家的房屋里,老人对小镇过往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碧口镇的真正兴起,始自清朝乾隆年间碧口镇至重庆的水路开通之后,来自白龙江上游武都等地的骡帮,将土特产货物沿着崎岖山路驮运至此,然后通过水路转运至西南各地。而来自长江下游的各式生活物品,则沿江而上到达碧口,再分散到西北各地。”

  老人出生在1917年。此前十余年,八国联军侵华,一些东部沿海商人为了安全自保向内陆转移,联连结大西北和西南的碧口小镇成了许多人的落脚点,碧口镇也迎来鼎盛。盐帮、药帮、布匹帮、船帮、马帮、江浙帮等数十个商帮云集于此,碧口作为长江中上游地区最后一个水陆口岸和西北山地商品集散码头,从此名满天下。鼎盛期间,碧口镇每年向甘肃省上缴税收10万余两,几乎占到甘肃全省的三分之一。

  时光荏苒,现今在碧口镇里已经很难找寻到当初的痕迹。由于上下游都修了水电站,小镇边的江水已经不再湍急,只有江边公园里的浮雕图案和尊少妇抱子望江的“盼归”雕像,试图重现碧口昔日“水陆码头”百舸争流的繁忙景象。

  在陇南市第一条高速公路武罐高速去年底通车之后,碧口的交通重新通畅。当地正在大力建设尝试恢复古镇雄风,而秀美山水和休闲生活正在成为新的优势。

  盐官:古老秦盐井

  礼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秦王朝早期的发祥地,而盐官位于礼县东部,历史上的盐官,曾经盛极一时。

  盐官因盐而名,因盐而兴。盐官人制盐,离不开盐井。走进盐井祠,几千年前的“盐井”里,水依然满满当当,从副井处汩汩流出。74岁的颜尚武老人告诉我们,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盐官镇的300余户盐民都是靠这口井里的水制作井盐,最多时年产盐量达80万斤。

  盐官自古盛产井盐,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比较成熟的井盐生产工艺,这里的井盐生产业不仅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满足了当地人民的食用需求,而且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来。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盐官的井盐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制作井盐成本价现在是每斤20元,但是销售时每斤只能卖5到6元,实在不划算。”颜尚武说,传承人的收入都不高,现在没有人愿意制作井盐,这一传统手艺濒临失传。

  产盐之地,骡马膘肥体壮。盐官骡马市场形成于唐代,曾经驰名大西北。李新录老人今年81岁,家住盐官镇新联村,曾经担任过盐官骡马市场的交易员。

  据老人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盐官骡马市场曾一度是甘肃省内唯一一家,当时就有青海、四川、陕西、宁夏、河南等省区的人来这里。每逢集日,四面八方的客商蜂拥而来。最多的时候,每天能交易四五千头骡子、马、牛、驴等大牲畜。上世纪八十年代,盐官骡马市场达到了鼎盛期。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农业机械的推广,农民对大牲畜的需求越来越少,盐官骡马市场的功能在慢慢弱化。

  如今的盐官,正在启动建设以盐井祠为中心的盐文化主题公园,并在园内建设井盐制作传习所,开发和保护这门传统技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