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播撒希望种子培育领军人才

  • 发布时间:2014-08-26 07:31:3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王玉琪 吴佩 通讯员 王柱国

  45岁的邱勤林近来迷上了微信,有事没事总要掏出手机刷几下,和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保持着互动。他喜欢微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微信能帮着他销售自己的农产品,今年的清明节和“五一”节,他利用微信居然销售了上千斤的水果。他的朋友圈已有300多人,有他的大学同学,还有他生意上的伙伴。

  邱勤林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经济开发区的一名普通农民,也是湖州市农民学院的在读大学生。他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个45岁的普通农民还能上大学。正是靠着从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他建起了占地380亩的蔬果园,成立了源升泰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在湖州市的乡村田野,像邱勤林这样的农民大学生还有很多。从2010年起,湖州市创办了全国首个地市级农民学院——湖州农民学院,培养高素质的农民大学生。如今4年过去,这些农民大学生大多成为了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不仅拥有自己的产业基地,更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顶层设计:专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随着‘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们国家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家地市级的职业技术学院,我们也一直在思考,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发挥我们的作用。”回忆起创办农民学院的初衷,湖州市政协副主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农民学院院长沈琪芳感触良多,“我们认为,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就必须要建立一所综合职能强、相对独立性大、教育形式科学合理的‘农民学院’。”

  2010年4月,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市农办、浙江大学联合发起的湖州市农民学院正式创办,而它也成为了全国首家地市级的农民学院。与一般的农民培训机构相比,这个专门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农民学院一开始便建立健全了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凸显顶层设计的优势和特色。

  “首先,我们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管委会领导下的院务会议负责制。”沈琪芳告诉记者,农民学院管委会主任由市委、市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担当,市农办、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农生环学部为副主任单位,市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教育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她解释说:“做农民培训可不能单靠一个部门,必须要整合多方力量。而这样的管理体制,实现了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有利于我们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湖州市财政加大投入,按照日常运转经费、项目经费、农民学院学费三大类给予学院补助,4年来共投入经费近400万元。而作为主办方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则通过减免学费的方式,让利于农民学员,至今已让利90多万元。采访中,邱勤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农民如果要念完专科,一共要6000元学费,这其中,政府承担了3000元,学院承担了近2000元,我们个人只要出1000元左右,就能完成所有课程。有学上,有学历拿,花钱少,多好的事。”

  管理机制有创新,资金投入有保障,在办学理念上,湖州农民学院更是动了不少脑筋。除了依托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大学外,农民学院还建立分院、设立教学点,目前市直属教学点累计达到了10个,充分满足农民学员就近学习的需求。而在办学定位上,学院依托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对接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制定了“学历+技能+创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湖州市农办副主任、湖州农民学院副院长姚红健说:“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农民学院,搭建起一个培育职业农民的全新平台,真正培养出我们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领军人才。”

  模式创新:学历、技能、创业“三教统筹”

  47岁的闵建强去年从湖州农民学院毕业,获得了大专学历,但他并不满足,准备今年继续报名申请攻读本科学位。

  “现在我流转了300多亩土地,准备再开个葡萄观光园,这没有经营管理知识可不行。所以,我还要再学习、再提升。”闵建强告诉记者,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妻子也正在农民学院读大三。

  在湖州,读完专科读本科,读了本科还想念研究生,誓将学习进行到底的农民大学生还真不少。南浔区练市鼎鑫农业生态园负责人茅新泉也刚从学院读完专科,他对记者说:“农民学院设置的课程非常管用,培养方式也很特别,很适合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湖州农民学院以学历、技能、创业“三教统筹”为原则,创新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第一层面是学历教育,农民学院结合电大开放教育“一村一”项目,依托开放教育网络平台,对符合毕业要求的农民大学生授予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文凭;第二层面是技能教育,在职业技能鉴定部门配合下,依托教学实践基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考试,帮助学生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第三层面是创业教育,在抓好学历与技能教育的同时,学院认定培育一批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给予政策扶持,并由专家教授结对提供创业指导服务。

  在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上,紧紧围绕“学历、技能、创业”三个方面而设立。长期负责教学的学院副院长沈健介绍说,在专业设置上,学院充分结合了当地的产业特点,设立了畜牧、畜牧兽医、园林技术、茶叶生产加工、园艺技术、淡水鱼养殖等6个纯农专业和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观光农业等4个涉农专业,并邀请浙江大学和当地的农业专家撰写教材。而在培养方式上,湖州农民学院更是独辟蹊径,通过建立一支由浙江大学、市农技推广员、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人员和乡镇农技推广员组成的“省市校乡、农科教技”四合一的专家教师队伍,给每一名在读的农民大学生,配备一名浙江大学的指导教授和一名市县的农技推广专家。

  在茅新泉的鼎鑫农业生态园门口,记者看到,门口的展板上不仅贴着两位指导老师的个人简介,还有果蔬生产环节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整整齐齐,一目了然。“给我指导的专家可是省里果蔬方面的头号人物,大专家每半个月就要来我的地头一趟,平时我们市县的专家也没少下来。这样全程的服务指导,想不学好不干好都难!”茅新泉乐呵呵地说。

  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课程安排配备专人指导,湖州农民学院的学生们不仅学得对口,更是学得认真,学得兴致盎然。更为难得的是,湖州农民学院适应变化,根据学员们不断学习的要求,贯通了全方位的人才培养通道,逐渐形成了“专业硕士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在职研修和短期培训”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梯度。“现在,我们不仅能上中专,能上大专,还能上本科,上研究生。所有通道全部打通,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啊。”闵建强对记者说。

  华丽转身:从草根农民到职业农民再升级为农民企业家

  经过4年时间的培养,目前已有700余名农民大学生从该校顺利毕业,完成了一名草根农民向职业农民的华丽转身。他们在农村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家庭农场,兴办现代农业生态园,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演绎着一个个创业致富的故事,同时也带动和影响着周边的农户。

  吴兴区八里店镇农民费明峰是个爱折腾的年轻人,初中毕业后就跑去北京打工,后来回家乡做起了湖羊屠宰的生意。湖羊是湖州当地特有品种,经济价值极高。2007年,费明峰在八里店镇尹家圩村租用15亩地建造羊舍,创办了湖羊养殖场,饲养湖羊种羊200多只。然而,由于缺乏技术,在湖羊的饲养管理中费明峰还是遇到了不少难题。“特别着急,想着如果能有机会参加系统培训,一定要好好学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费明峰告诉记者,2009年,当他听说湖州农民学院招收畜牧养殖专业的专科生时,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几年学下来,费明峰掌握了专业的湖羊养殖技术,2011年,他开始了湖羊生态养殖场新一轮的创业,租地600余亩,开发玉米、杭白菊等农作物轮作,同时扩大湖羊饲养面积,利用植物秸秆养羊,羊粪肥田,形成了循环生产的生态产业链。现在,他的生态养殖场被评为省级创业基地,共有湖羊3000多头,产值1000多万元,每年前来采购种羊的人络绎不绝。而他的明峰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更是带动了124户农民一起致富。

  “你看,这学和不学就是不一样,学到的都成了财富。”费明峰说,现在,他正在农民学院攻读本科学位,就读市场营销专业,“销售能力很重要,我的口才还不行,这些还要再学习。”

  同样成功创业的还有南浔区瑞丰水产养殖场的沈剑峰。小伙子原来是湖州羊毛衫厂的车间主任,后来投身特色养殖,投资50万元养起了青虾。“为什么放着好好的车间主任不当,要回乡创业?”记者问。“一是想趁着年轻自己创业,同时也是想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刚好,在这里上学,我的两个梦,都圆了。”沈剑峰说,青虾养殖技术要求很高,但他投资第一年就将成本收回来了,初期创业非常成功。

  费明峰的湖羊养殖场的大门口还竖着一个牌子——湖州农民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这样的牌子也竖在闵建强的葡萄观光园和茅新泉的农业生态院门口。沈琪芳介绍说:“我们鼓励农民大学生们学成以后回乡创业,或者边学习边创业,市农办出台相关政策,只要是我们的农民大学生,毕业之后不仅有中级职业技能证书,还能直接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享受政策扶持和优惠。而且,学院也会长期跟踪和服务他们的创业基地,帮助他们成长为真正的企业家。”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在读和毕业的农民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创业项目,每年都会报名进行认定,根据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带富能力,目前全市范围内已经认定42家颇具影响力的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每个基地每年专有5万元的经费,用于购买相应设备和开展技术培训。据统计,这些农民经过培育后,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农民,平均增收100余万元,其中,茅新泉2013年增收350万元,带动周边农民增收530万元。

  完善升级: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湖州品牌”

  采访中记者发现,从湖州农民学院走出来的这些农民大学生呈现三大特点:第一,年纪都在40岁左右,在农村正值青壮年;第二,很多都是在外打工后返乡创业,有头脑,有远见,并有一定的资金积累;第三,瞄准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谈到读大学后的感受,费明峰这样说:“我原来就初中文凭,你让我写好论文肯定不太现实,但是让我学技术,能有机会与同行进行交流,这一点就很难得。另外,我觉得在学校最大的收获,就是帮助我打开了眼界,转变了理念,提升了素质。”

  事实上,从初中学历起步的费明峰,在农民学院为其指派的湖羊养殖专家的实践指导下也成为了科研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他撰写的专科毕业论文非常优秀。而观光农业专业的大学生杨龙英则在结对特聘教师的指导下,将长兴当地的土特产银杏进行提取,设计开发了名为“银杏果晶”的保健食品,有力提升农家乐的营销能力与品牌建设水平。同样,赵火江、茅新泉、闵建强、蒋文英等农民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全部都被收录在了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上。

  如今,看到农民大学生们学成后创业有方,他们周边的人也纷纷要求报名学习,这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农业。茅新泉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旅游局工作,但他强烈要求和父亲一起报名参加下半年开学的本科班。“我儿子说,农业发展有前景,他也想读个涉农专业,跟我一起搞生态农业。”茅新泉笑着说,“说不定,下半年,我们父子就是同班同学了。”

  “农民学院让我学会了微信营销,让我找到了创业同伴,也让我想要朝着企业家的方向去努力,越干越有活力。我想,新型职业农民,不光要有素质、有技术,要有致富的能力,更要有全新的理念。职业农民不应该‘土’,应该是新型企业家的范儿。”说到自己未来的发展,邱勤林侃侃而谈。

  尽管成绩斐然,湖州农民学院依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需要做的工作太多,除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外,我们还要继续深化‘学历+技能+创业’型农民大学生的培养,招收全日制的‘3+2’中高职连读学员,同时继续实施‘浙大农推硕士’项目,并且举办电子商务主题高级研修项目,而且还要加快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认定工作,包括退出机制。”沈健介绍说,农民学院还在尝试开通“掌上农民学院”学习平台,把新型农民创业微讲坛及其他数字化学习资料通过手机端向全市农民推送,扩大农民培训的辐射面,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湖州品牌”。

  湖州农民学院的实践创新也得到了国内专家的高度评价。有关专家表示,湖州农民学院注重开展学历教育,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农民基本素质的提升,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模式上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形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湖州模式”。今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湖州农民学院挂牌成立了“全国农村人才培育实验基地”,将湖州农民学院的办学实践作为该所的研究典型。

  “我们希望,从我们学院走出的每一名农民大学生,都是一颗种子,撒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出幸福的报春花。我们希望,这里的每一名农民大学生,不仅能够经济致富,更要能够精神致富,带动湖州千万农民早日实现致富的梦想。”沈琪芳希冀道。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