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四川省运会被曝530名选手资格有问题 全部被禁赛

  • 发布时间:2014-08-24 09:05:00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体育要回归教育本质。

  东方网8月24日消息:22日,四川省多家媒体报道,正在进行中的第十二届四川省运会共有530人因为不符合参赛资格、或在参赛资格要求上弄虚作假而被取消比赛资格。一届省运会居然有如此多的运动员弄虚作假,听起来真是骇人听闻。可联想起不久前北京市运动会足球比赛出现的47:0的篮球比分,现在的省(市)运动会,真是什么奇闻都可能出现。

  防不胜防

  弄虚作假已成一大顽疾

  查阅一下近年来各地运动会弄虚作假的公开报道,四川省查出530人弄虚作假,还不是最骇人听闻的,2010年举行的山西省第十三届省运会,在一年前的资格赛前,就查出了650名运动员存在参赛资格问题而被禁止参赛,在当年的决赛前又因为资格弄虚作假,取消了114名运动员的参赛资格,也就是说一届省运会共有764名运动员被查实在参赛资格上有问题而被禁赛。

  而在弄虚作假的手段上,虚假引进、虚报年龄、冒名顶替、以大打小,什么都有。在2010年的安徽省运动会上,高校比赛中出现了最富“创意”、很难处罚的现象,除了大量高校的体育特招生参加普通学生组的比赛外,一些有特招运动员的高校以招田径的名义招收篮球运动员,以招篮球的名义招收田径运动员,然后拿这些运动员和普通学生一起比赛,这样既有比赛成绩,又能利用招生的机会玩猫腻,实在是“高明”。2006年的山东省运会,有30多块金牌因为参赛运动的资格有问题而被扣罚;在今年上半年的湖南省十二届运动会上,查实380名涉及身份问题、456名涉及年龄问题的运动员。

  为了防止大面积的弄虚作假,各省市体育主管部门近年来加大了查处的力度,从查出生证、户口本、注册信息等传统手段,到查参赛运动员的骨龄、指纹等高科技的现代化手段,可谓煞费苦心,然而仍然防不胜防。我们不能说四川、山西等处查出了数百人的弄虚作假就是省运会问题最严重的省份,只能说这些省份在查处弄虚作假的力度上确实动了真格。

  利益驱动

  成绩成提拔、加分的工具

  与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相比,省运会其实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业余选手的比赛,其影响力实在不大。只不过是一个省级比赛,他们为何愿意花费那么多心思去弄虚作假?说到底,是利益驱动。

  所谓省(市)运会,是以省辖市、市辖区为单位赛的,是考核和量化省辖市体育主管部门、业余体育、有关运动队的主要依据,相关官员的提拔、晋升,教练员的奖金、职称都与省运会的成绩挂钩的。当然,也有个别人为了在省级比赛中取得相应高水平运动员等级,以后考大学就可以加分甚至是免试,而在参赛资格上弄虚作假。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种大面积的弄虚作假中,个人行为是少数,更多的是有组织的行为。从各地省运会中,被取消比赛资格运动员中因为户籍出问题的并不多见,主要还是更改年龄和冒名顶替等情况。试想,在现在户籍管理制度日益规范和严格的情况下,有多少个人能够完成这样艰难的任务?也是在2010年的安徽省运会上,淮南市体育局耗资几百万,雇佣外省籍运动员百余名,代表淮南参赛,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在国内体坛,还活跃着一批专门以参加省运会为生的“空中飞人”,他们多为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在专业或职业赛场已经难成气候,于是以参加各地业余选手参赛的省运会作为生存之道,他们今年参加这个省的运动会,明年参加那个省的运动会。今年的8月,甘肃省举办第十三届省运会,由于前几届省运会出现的“空中飞人”等现象极大地伤害了基层体育工作者对培养本土体育后备人才的信心。为了遏制不良现象,让“本土制造”得到彰显,发现新苗,甘肃省运会纪律监察部门对前期比赛中出现的“空中飞人”等弄虚作假等现象一律采取零容忍,作出了四项严厉处罚措施:新闻媒体曝光、全省范围内进行通报、取消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资格、三年内禁止参加全省比赛等。试想,这样的“空中飞人”,仅凭个人行为,能成气候吗?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