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摆脱我自己
- 发布时间:2014-08-23 07:35:41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大师
尽管我很清楚地知道我在利用自己,可我还是总想着怎么才能摆脱我自己。我把这个叫做“我”和“自己”的游戏。——杜尚
杜尚(Marcel Duchamp 1887-1968), 出生在法国诺曼底小镇薄兰维勒,父亲为公证人。少年习画,外祖父,两个哥哥、一个妹妹都是画家。二十来岁已成为巴黎绘画界的先锋派画家之一,名列1912年第一本介绍立体主义的书中。他是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是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但其实杜尚不属于任何帮派,因为他一生都在追求真正心灵的自由。
变艺术为非艺术
正值盛名之时,他却放弃了绘画,因为他从流派及门户之争中感悟: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最后都会做成统治和奴役人的权威,剥夺人的心灵自由。从此他不再作画,只是独自探索用其他手段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看法:艺术可以是非艺术;人应该对“艺术”具备平常心,把艺术和人类的其他活动等同看待。唯有如此,人才能在精神上真正获得自由。
杜尚对艺术权威的否定和不恭敬,最典型地体现在两件作品中:一是给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的微笑》画胡须(又名《L.H.O.O.Q》);二是在小便池签上名,作为他的作品《泉》。这两件作品都出现在1920年前,那时,变艺术为非艺术的思想并不能为人理解和接受,因此,杜尚在近40年的时间里默默无闻,很少露面,也很少做作品,只以下棋自娱。直到1958年后,随着波普艺术(一种拿日常俗物当艺术品的流派)出现,杜尚才重新被“发现”,他的反艺术思想迅速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主流。
“斯芬克斯之谜”
至今,杜尚依然是西方艺术的领跑者,无人超越。杜尚大概可以算是美术史研究中的“斯芬克斯之谜”。首先,这个人作品奇少,从他15岁开始留下的作品算起,到他27岁(1913年)时打算不再作画止,他的作品连习作都算上一共是101张。从1913年到1925年的12年间,他只创作了60件作品,其中有不少是“现成品”,即在现成的东西上签名,作为他的作品。
其次,这个人拒绝做艺术家,安静隐退,不加入任何流派,不发表任何意见,艺术界越是轰轰烈烈的事情,他越是躲避。更少见的是,这个人完全不把艺术放在眼里!
可是奇怪,正是这个不拿艺术当一回事的人,艺术却特别愿意拿他当个事,在上世纪50年代后西方艺术出现的许多新流派,个个都争着要跟他攀亲结缘。
正像一位杜尚传记作者马奎斯指出的:“杜尚的艺术最叫人迷惑的吸引力是:他的作品的重要性不是来自它们的美,却来自否定美;不是来自意义清晰,却来自模棱两可;不是来自丰饶多产,却来自吝啬少量;不是来自它所充分表达的,而是来自它所不可表达的;不是来自它的明白呈现,而是来自它的费解难测。”(艺术国际)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