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反垄断案例中真实的囚徒困境

  • 发布时间:2014-08-21 01:33:46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孙春祥

  国家发改委本次对日本12家企业开出了史上最重的一个罚单,不管是从被揪出企业的数量来看,还是从处罚的金额来看,都破了《反垄断法》出台以来的纪录,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

  在发改委通报的具体情况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那就是在汽车零部件反垄断案中和轴承反垄断案中,各有一家企业因为率先出来充当“污点证人”而被免除了处罚,坦白越晚的企业遭受的处罚也就越重。

  这让人想起了经济学博弈论中经典的“囚徒困境”模型:囚徒们如果彼此合作,坚决不配合执法者的调查,则可以为全体带来利益最大化,即无罪释放。然而,由于出卖同伙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也就是减免刑罚,因此在不可串供以及相互不信任的背景下,执法机构往往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招供条件而诱使囚徒招供,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国家反垄断机构在调查垄断案件中用到了这一招,不仅是能力提升的表现,更是执法智慧的展现。事实上,今天查处的汽车业、零配件行业只是垄断势力的冰山一角,更多的垄断行为依然处于隐蔽之中。然而,目前我国的反垄断力量并不强,虽然有三大部门都有反垄断调查机构,但调查力量相对薄弱,因此调查落实一件案子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因此,有针对性的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去克服困难,显得十分必要。

  处罚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处罚的目的是为了净化市场环境,重新恢复市场竞争。汽车产业是一个世界级的产业,不管是哪一个产业链条上的竞争都应该是公平的、健康的,否则就有可能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国家利益。

  尽管我国现在的反垄断机构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从汽车业反垄断的案例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雏鸟的羽翼已经逐渐丰满起来,相信在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推进依法治国的助力下,反垄断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中的“新常态”。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