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一个藏族农民企业家的“香巴拉”梦想

  • 发布时间:2014-08-20 22:31:06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侯文坤 曹凯  责任编辑:罗伯特

  细看斯那定珠已走过的50年,35岁之前,他走出大山,忙着挣钱,为过上好日子;35岁之后,他用辛苦积累的财富,回乡开山修路,历经艰辛,只为让家乡富起来。

  身边的人都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但斯那定珠自己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当代愚公”执著修路

  巴拉村,一个隐匿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峡谷深处、巴拉格宗雪山脚下的藏族村落。藏语中“巴拉”意为从巴塘而来,“格宗”是指吉祥如意的地方。这里虽风景壮美,由于交通不便,曾多年与世隔绝。“悬崖上一米宽的人马驿道,自己在前面走,大人要用绳子系在腰间拽着,两三天才能走出峡谷。”幼时的经历让斯那定珠记忆深刻。

  村民们并不喜欢这样封闭的生活,村庄也从他小时候的60户变成了现在的14户。

  1999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斯那定珠回乡注册了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准备将家乡打造成旅游景区带动乡亲致富。但他遇到了最大的“拦路虎”——道路不通。他决定自己出资修建通往巴拉村的35公里公路,这将耗资过亿元。

  这不仅让家人不理解,还遭到乡亲们的冷嘲热讽,觉得在悬崖峭壁上修路简直是天方夜谭。“你好不容易致富,修路钱如果打水漂,就变成穷光蛋了。”一直追随哥哥的弟弟洛桑扎西,这一次也站出来反对。

  不过,斯那定珠没有动摇。州县财政困难无力负担在高山上修路,自己儿时的梦想已不能再等,只有自己动手干。

  2004年9月公路开工建设,因为都是悬崖绝壁,许多工程队来了又走了。他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有时为勘探线路,他在峡谷里一走就是好几天。上山公路的40多个险峻的弯道,都是他指挥着推土机推出来的。

  为了这条路他甚至举债为继,从“富翁”一下子变成了“穷光蛋”。

  2008年元旦,多年坚持终获结果,一直隐匿“世外”的巴拉村彻底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话,村民坐车几十分钟就能到214国道边。车子开到家门口、老人反复开关电灯、小伙子不停地给在县城的亲戚拨电话……

  那一天,斯那定珠的胸前挂满了村民献上的哈达。

  “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

  在弟弟洛桑扎西眼里,斯那定珠绝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公司成立之初,他就建议在景区开发银矿和水电站,被斯那定珠断然拒绝。“这里的大好山水人文,如果不做旅游项目开发,将来就有可能被修水电站或挖矿的给破坏了。”斯那定珠说,这是他开发的初衷。

  斯那定珠接连将景区申报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红山片区的核心区,从制度上保障家乡的山水不会遭到破坏。斯那定珠说,开矿赚钱太容易了,但我会因此成为“罪人”。祖先留给我们的净土不能毁在我手上。

  景区从2007年试营业以来,斯那定珠一直坚持“开发为保护,保护促发展”的理念,施工队不小心砸断一棵树,他硬是要栽活一棵才肯罢休。

  随着公路的修通,景区的打造,巴拉村也迎来新生活。“我手机都有两部了,刷微博、玩微信,每天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景区工作人员格桑次仁说,斯那定珠还将景区道路维护的工作按路段承包给村民们,乡亲们每年的收入由每户两三千元,攀升到了数万元以上。

  几年来,巴拉村14户村民陆续迁到了峡谷的缓坡地带,昔日的穷山坡变成了藏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是他把大山的门打开了。修路搞景区,他放弃自己的安逸生活……巴拉村倒是家家户户买了汽车、盖了新房。”扎西泽仁说,“现在家里有什么困难找他也是每求必应。”

  斯那定珠是典型的康巴汉子,不仅因为他高大健壮,更因为他的务实与担当。很多人都不理解他放着好日子不过,变卖家产、贷款修路,但斯那定珠始终在为自己的“香巴拉”梦想——一片宁静祥和的人间净土而坚持。

  斯那定珠相信,巴拉格宗就是现代人追寻的“香格里拉”。

  目前,斯那定珠还欠1亿多元贷款,如果一切顺利,2年以后可能收支持平,但是3亿多元的投资收回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去年8月,迪庆遭遇两次地震,在巴拉格宗景区400多人被困的危难时刻,斯那定珠站了出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大家跟着我走”。于是,他组织村民、游客、员工迅速转移,抢修公路。

  看着自己亲手修筑的公路损毁过半,他反倒安慰村民和员工:“人在,路就在。”

  清理碎石、重建水电通信……种种挫折没有压垮这个坚毅的汉子,更没有阻挡住他的脚步。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