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破解增收难题 实现跨越追赶

  • 发布时间:2014-08-20 03:31:4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刘福成

  就贵州而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核心在增收。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新阶段,如何依托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并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始终是贵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贵州省农民收入总体增长迅速

  (一)贵州农民收入与全国差距缩小,但追赶难度大。2010、2011和201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5919元、6977元和7917元,同比分别增长11.4%、17.9%和13.5%。贵州分别为3471元、4145元和4753元,同比分别增长15.5%、19.4%和14.6%,以增速比较,贵州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1.5和1.2个百分点,从占比来看,贵州分别为全国水平的58.6%、59.4%和60%,与全国的差距逐年缩小,但幅度偏小、增幅有所放缓。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到2020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将达到12000元左右,贵州若只达到7000元,仅为全国的58.3%,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对于贵州这样一个经济总量小,贫困人口多,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的农业省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

  (二)贵州农民收入增速加快,但区域间差距明显。2010年,贵州超过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的县有41个,占88个县(区)的46.6%,不到一半。2011年增加到47个,占总数的53.4%,超过了一半。2012年达到50个,比上年增加3个县,占总数的56.8%。作为贵州经济基础好、发展速度快的贵阳和遵义,农村实现全面小康也相对容易。而黔西南州和黔东南州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文化技能低和信息闭塞等原因,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增收比较缓慢,除州府所在地和个别县农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外,大部分在全省平均数之下。

  (三)家庭经营和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体。2011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47.8%,工资性收入占41.3%,分别比上年减少1.3%和增长3.8%,两项之和占到总收入的89.1%;2012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47.3%,工资性收入占41.6%,分别比上年减少0.5%和增长0.3%,两项之和为总收入的88.9%,从两组数据对比看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呈下降趋势,而工资性收入则保持增长,虽然两者占总收入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实现贵州农民增收需要破解的难题

  (一)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生产效益低。贵州大部分农民收入主要依赖农业生产,由于人均耕地少,土地破碎、质量不高,先进适用技术缺乏,即使有先进技术,也难以广泛推广使用。2012年贵州粮食播种面积3054千公顷,排全国第18位,但粮食单产只有3534公斤/公顷,排在最后一位,单产不及第一位吉林省的一半。

  (二)农民文化素质低,发展二、三产业困难多。调查显示,2012年贵州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达830万人,返乡215万人,回乡创建单位41.1万个,参与创业人数65.5万人,带动就业136.6万人。受文化技能水平低的制约,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的主要是建筑业、商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的体力劳动,返乡创业者也多数集中在种养业、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业等行业,很少涉足工业等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的行业。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对农民的辐射带动力不足。2012年贵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4家、农民合作社1.28万个,但规模小、数量少、竞争力弱。企业与农户、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利益连接不紧密,带动力不强。此外,农产品加工、包装、冷链物流、销售等配套产业发展缓慢,农产品附加值低,也限制了贵州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影响农民增收渠道的拓宽。

  (四)农民缺少引导和信息服务,驾驭市场能力弱。由于农村交通闭塞,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难以进村入户,农民获取信息手段单一,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普遍缺乏市场导向,很难及时了解把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而不能及时调整生产,加之高额的运输成本,使得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利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

  农民收入实现追赶跨越的措施建议

  (一)以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为主线,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下功夫,提高粮食单产,优化品种结构,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优化农牧渔业产品品质、优化区域布局和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品质、打造品牌。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调整畜禽养殖结构,提高节粮型草食牲畜、小家禽比重,改变畜牧产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开发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养殖比较效益。

  (二)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为重点,促进农业劳动力就业创业。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基本骨架、重点设施和发展平台,抓好园区主导产业培育和产品营销,重点吸纳农民到园区就业创业。采取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战略,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技能水平和总体素质。加大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务工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和工资水平。

  (三)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突破,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对失地农民采取集体留用地、物业置换、提高补偿标准等办法,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推进农村集体土地、集体林权、宅基地和房屋产权等产权制度改革,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三权”流转咨询平台。

  (四)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为导向,加强政策落实和农村社会保障。建议中央继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并对贵州有所倾斜,使贵州农民得到的生产补贴收入较快增长。着力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幅度增加农民的保障性转移收入。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完善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加大财政对农村医疗救助的扶持,建立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等。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夯实根基。探索多元化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机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强空心村整治,完善水、电、路、信息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实施沃土工程,加强基本农田、喷滴灌、排水和机耕道等现代农业设施以及市场设施建设。加快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为农民增收创业打牢坚实的基础。

  (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围绕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引导转化一批,扶持壮大一批,招商引资新上一批,借助外力挂靠一批,形成大企业带小企业、主体项目带配套项目、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企业体系。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合作经济组织覆盖面、提高优势特色产业组织化程度、提高产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提高经营能力和效益。着力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基地、农户建立紧密的产销联系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增长点。

  (七)加快发展林业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增收有机结合。针对贵州林业资源丰富和喀斯特山区治理、生态建设的要求,发展林业经济和林下产业,重点加快油茶、核桃和竹子等基地建设,提高林产品在农民收入的比重,发展林下养殖业和林下种植业,把禽类养殖和食用菌、中药材栽培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发展特色林业经济的优选项目,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作者单位: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