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用“绿色思维”建设生态城乡
- 发布时间:2014-08-20 03:33:30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张庆来
日前,国家环保部公布2014全国829个国家生态乡镇名单。江苏省沛县大屯等11个镇登榜,加上之前通过考核的4个镇,全县15个镇全部进入国家生态乡镇行列。任庄村、草庙村等5个村庄荣获国家级生态村命名。
整洁干净的乡村,绿意盎然的湖泊湿地,清澈见底的河流……沛县城乡环境巨变背后是以“绿色思维”构建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框架。
“一元+亿元”引发乡村生态转变
农村环境、生活垃圾的治理,是摆在沛县面前的重大难题。解决农村环境的“顽疾”,补齐农村环保的“短板”,是沛县生态宜居的第一步。
2011年底沛县出台了《关于建立城乡垃圾收运体系的实施方案》等解决镇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的文件,为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了政策制度保障。
沛县城管局副局长刘敬帜介绍,处置垃圾的经费来源,采取“三个一”的办法,即“县里补一部分,镇里拿一部分,各村缴一部分”。刘敬帜说,村民交纳的垃圾处理费,每人每月1元钱,这样做,更深层次的用意,是唤起爱护家园的意识,并对保洁发挥监督作用。
沛县农村设置了保洁员岗位。按照不低于当地居民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优先录用低保户和困难户,总计2286名专职保洁员上岗。
让自己的家园变得干净美丽,老百姓都大力支持。张庄镇党委书记仝玉彪介绍:“老百姓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们的态度,全镇全年82万元保洁费,5天就收齐了。”
两年多来,该县先后投入近亿元资金实施村镇环境整治,其中全县各镇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固定资产投入达5513万元,年运行经费3127万元,县财政每年筹措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补。今年以来,沛县累计取缔违法小作坊、小企业89家,消除了在农村里的污染源。在全县15个镇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全县污水处理能力12.15万吨/天,达到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
“一元+亿元”的模式有效地保持了全县15个镇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
走进沛县安庄渔村,能够感受到的是休闲安逸、整洁有序的农家生活。道路、河流、坑塘、房前屋后“前后几辈人”留下的垃圾被一簇簇绿植取代,小农庄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别墅区”。
该村党支部书记武发旗介绍,目前全村6名保洁人员,每天清扫道路,转运住户的垃圾到村头中转站,再由中转车辆转出村子进行集中处理。
58岁的保洁员张凤枝告诉笔者,以前路边、河沟的垃圾特别多,现在外面几乎没有垃圾,大家都不乱丢垃圾了。她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清理收运住户门前的分类垃圾桶,“虽然辛苦,但每月有800多元的工资,住的干净自己也舒心。”张凤枝笑着说。
安庄村是沛县农村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沛县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实现全环节对接,目前已建成了覆盖全部自然村的“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
在沛县张楼村,环境整治还有个“意外收获”。投资500多万元的沛龙沼气项目就是奔着垃圾而来,每天可以“吃掉”30吨垃圾,90吨人的粪便,可以将沼渣加工成有机肥,沼液制成生物杀虫剂,副产品“沼气”则供村民免费使用。
一棚葡萄架起乡村生态小康
张寨镇陈油坊村,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专业村”,也是沛县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的典范。
依托葡萄种植传统,该村明确了葡萄种植产业化的“绿色发展”思路。短短几年,种植面积由最初的20余亩发展到如今拥有2500亩葡萄种植核心区的万亩葡萄产业园。
“以往种粮食,一年忙下来,每亩收入也就1000多元。现在依托合作社搞高效农业,每亩大棚葡萄收入最少也有12000元。”该村村支书孟凯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去年该村集体收入46万元,550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6700元。2013年,陈油坊村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生态产业发展得好,搞新农村才有底气。”张寨镇党委副书记王全林说。新农村建设成了“腰包鼓起来”的陈油坊村百姓迫切的“刚性”需要。
如今的陈油坊村一眼是望不到头的葡萄架、观光园、采摘园。宽阔洁净的水泥路、布局整齐青瓦粉墙、古朴典雅的农家小院,门前花坛,院后果树。每到晚上,葡萄架下翩翩起舞也成了乡村一景。
以生态产业带动生态城乡建设的“绿色思维”在沛县实现了经验“复制”——依靠食用菌产业的任庄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草庙村;产业化种植黑木耳的胡楼村……目前,全县80%行政村建成了市级以上的生态村,沛县的小康村注入了“生态基因”。
“水生态”引得城乡碧波环绕
沛县,因西汉开国皇帝刘邦而闻名的毓秀宝地。煤炭工业的粗放发展、采煤塌陷地不断扩大,也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背负着生态环境修复的沉重包袱。
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沛县突出“清、净、绿”三个重点,着力清洁水源、净化环境、构建绿网,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
生态修复,是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面对全县7.96万亩采煤塌陷地这一生态“牛皮癣”,“绿色思维”仍是治理的主导理念,“生态修复”是最佳路径。
沛县安国镇有该县最大的采煤塌陷地,放眼望去,是看不到头的野草荒滩,曾经大片的地块常年被无奈地废弃。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沛县通过土方整治、水系梳理、围堰截流和栽植水生植物等进行生态修复。日前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2012年5月,安国湿地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湿地,几十年的“生态伤疤”变成了美不胜收的湿地公园,成为该县最大的民生生态工程。
城市“有水则灵”,在做足城乡整洁绿化的“细”功夫的同时,沛县大手笔打造城乡生态水体。重点打造沿微山湖百里生态旅游走廊、沿大沙河百里绿色农业走廊“一城两廊”生态体系建设,把湿地“嵌”入城乡,让城乡“绕”上绿水。
该县投资5亿元打造“水生态”工程,通过引湖入城,以微山湖的清洁之水畅通城乡“水脉”,构建了“水绕城转、城在水中”的水韵景观生态体系。充分利用东倚微山湖400平方公里的湖面,在长达62公里的湖岸线上建设了微山湖千岛湿地保护区,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融合,让生态环境产生经济效益变成现实。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