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户口”朱鹮第2次放飞 促朱鹮野外种群恢复
- 发布时间:2014-08-14 07:32:23 来源:国家林业局网站 责任编辑:罗伯特
8月12日上午10点,河南信阳市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了第二次朱鹮放飞活动。河南省林业厅副巡视员王学会、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志强一同开启放飞仪式。
羽白、面红、冠似柳叶,黑色的长喙尾部下弯呈红色,26只体态优雅、身体强壮、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的朱鹮,在大网笼内经过9个月的野化训练,伴着未知、带着回忆,一阵徘徊后飞向远方。
“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把它们从小养大,看着它们飞走真有点不舍。”董寨自然保护区鸡笼保护站工程师黄治学说。
逐村走访获15公里外的惊喜
据了解,董寨自然保护区专设监测人员跟踪采集于去年3月放飞的34只朱鹮的野外生存情况。
4月1日下午2点左右,董寨自然保护区监测员在罗山县彭新镇红堂村袁洼组东南方,距放飞地15公里处,看到了一对朱鹮正在筑巢繁殖。
董寨自然保护区监察员蔡德靖自豪介绍,为了采集信息,所有的监察员自今年2月份起,主动寻找朱鹮巢,通过观察朱鹮飞向判断朱鹮大致位置,再经一个村一个村的走访询问,逐个排查,终于在村民的帮助下发现朱鹮巢。
4月16日,巢中的小朱鹮破壳而出,生长良好并成功出巢觅食。
“朱鹮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各种天敌的威胁及人类活动的干扰,自然繁殖成活率低至10%。为了保护雏鸟成活,无论刮风下雨,我们工作人员仅靠方便面和矿泉水几乎寸步不离吃住在巢下,防止雏鸟受到危害。”黄治学告诉中国日报网河南频道记者。
坚持放飞促朱鹮野外种群恢复
董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朱家贵介绍,经过首次朱鹮放飞,教训与经验并获。为保证放飞质量,保护区将首次一次性放飞的朱鹮转变为此次的分批放飞;为加大朱鹮放飞后信息获取量,朱鹮定位设备捆绑增至10个;为确保定位设备正常运行,设备位置由朱鹮腿部更换至羽毛较薄的背部。种种尝试,对于经验尚浅的朱鹮野化行动也是一次次挑战。
“首次放飞效果证明,董寨自然保护区是非常适合朱鹮生存的环境。朱鹮野化行动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朱鹮野外种群,这虽然是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会坚持下去,通过朱鹮与环境的双向融合、适应,我相信朱鹮终能在野外自行生存。”中国林科院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陆军说。(记者向明超实习记者谢瑜瑶)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