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破解经济金融“两张皮”难题
- 发布时间:2014-08-14 05:53:26 来源: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探索破解经济金融“两张皮”难题——访中央金融机构挂职干部苟雅妮
本报记者 杨世智
在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工作的苟雅妮,现挂职担任华亭县副县长。在近两年的挂职工作中,她真切地感受到:县域金融工作的重点在于促进经济与金融有效融合,努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感受,是因为她看到了“煤”在华亭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倒性强势,导致经济与金融“两张皮”现象,形成“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尴尬局面。
一方面,全县存贷款业务集中度高得“晃眼”,对煤电企业(项目)、对财政依赖性强,对县域经济服务的广泛性不够,金融运行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全县75亿元存款总额中,煤电企业、财政性存款占比达43%;46亿元的贷款总额中,6户大企业贷款34亿元,32户中小企业贷款不足2亿元;金融机构71%的营业网点、77%的自助机具在城里,93%的收入来自存贷款利差和上存资金利息。因此,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只要“盯”着煤和财政,其他领域无关紧要。
另一方面,全县“一煤独大、一工独强”,各种金融资源都主动往上“靠”。2012年底煤电收入占到全县财税收入的89%,煤电、煤化工项目总投资占全县项目总投资的85%,煤矿、电厂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为69%,县域小微企业90%以上唯“煤”生存。因此,在这种“强势”经济之下形成的思维惯性是,只要有“煤”,便可以不知融资、不靠融资、不愿融资、不懂融资。
但在这两种现象的背后,却是全县产业结构的极度不平衡,三次产业占比结构为6∶81∶13,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更谈不上第三产业与一、二产业之间的互动促进。苟雅妮经过调研和思考后认为,全县经济发展在缺少资金拉动的背后,是缺金融基础、缺金融机制、缺金融人才。她的主要任务就是搭平台、建机制、抓推进,打好基础,跑好第一棒,为后来者做些铺垫,拓展一些发展空间。
一年多来,她的目标逐步实现。华亭县先后成立金融工作办公室、汇金融资担保公司,在110个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建成109个惠农服务点,组建成立小贷公司2家,向省股权交易中心推荐22户企业接受挂牌托管;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等外埠银行的衔接沟通,国开行将华亭列为城镇化建设试点县,2013年申请土地储备项目贷款授信8000万元,2014年已申报棚户区改造项目意向授信10亿元;选派两批共28名经济综合部门干部到商业银行挂职。
同时,华亭县先后制定出台《县长金融奖奖励办法》《华亭县财政性资金统筹存放与金融机构贷款实施挂钩的指导意见》,以奖励和财政性存款“撬动”信贷资金向县上薄弱环节投放;制定《华亭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指导意见》《华亭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促使金融机构提前介入项目(企业),全程跟进服务;建立了金融工作联络员制度,畅通银政企信息;探索农村“三权”抵押,破解农户抵押难的问题;探索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风险保证金,建立贷款风险化解渠道。
此外,华亭县还建立了金融机构支持县上5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库,定期召开银政企项目对接会。2013年先后召开银企对接会3次,为72户企业衔接意向贷款6.47亿元,落实贷款4.87亿元。今年对接1次,为23户企业衔接意向贷款1.7亿元,落实贷款7750万元。对重点项目(企业),华亭县则采取“面对面”“点对面”“面对点”和“到市赴省”等对接方式,协调银企对接衔接,目前已落实贷款2.8亿元。为了引导鼓励金融创新,华亭县一方面组织有关金融机构和部门赴张掖、武威学习,启动发放草食畜牧业贷款;另一方面则创造条件,支持帮助银行推广“助贷宝”“保理”“多户联保”等产品,促进小微企业贷款。
基础牢,全局兴。如今的华亭,学金融、用金融的氛围日益浓厚,金融业与经济互动促进的作用明显增强。华亭县去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了82.66亿元,今年6月底这一数字又增长为92.85亿元;去年华亭县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了53.88亿元,今年6月底达到了57.55亿元。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