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震区冒险作业保卫“生命线”持续畅通
- 发布时间:2014-08-13 07:1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地震发生以来,保障灾区各级公路畅通一直是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山区道路狭窄,施工机械难以进入,抢通工作环境险、难度大的条件下,地方部门和部队官兵冒险作业,力保“生命线”持续畅通——
鲁甸公路管理段养路工人——
随断随抢
经济日报特派记者 王 晋
昭巧二级公路是鲁甸县通往巧家县的生命线,8月12日上午6点半,《经济日报》记者随云南省公路局昭通公路管理总段鲁甸公路管理段养路工深入灾区,沿线多次修复垮塌地段。43公里的路,修修停停,直到11点45分才抵达垮塌最严重的甘家寨。踏着满地的泥泞,记者深一脚浅一脚与养路工走向施工现场。一边是云雾缭绕的高山,一边是湍急的河流,路边的巨石、塌方、砸烂的汽车令人触目惊心。小卡车颠簸在碎石遍布的道路上,开不了多远,又一处垮塌出现在前方。养路工马上下车,布置瞭望哨,调来相关路段机械手,开来挖掘机、推土机抢通路段。
“昨天下了一天雨,雨下得凶!我们晚上七点多走时,路还是通的,这些都是新垮塌的。”32岁的鲁甸公路管理段综治办主任陈坤告诉记者,“甘家寨是灾区最大的垮塌处,山体滑坡掩埋了32户人家。受灾后,垮塌的土方高于原来路面十几米。”陈坤家里的房屋在地震中开裂,但他一直忙着抢通,只回家看了一眼。
现场突击队里,42岁的杨玉琼是唯一的女性。队员们告诉记者,杨玉琼是队伍里的巾帼英雄,受到过省交通厅的表彰。每次看到垮塌体,杨玉琼就调度相关机械手来清理,看到个头不大的石头,她就自己动手搬开。“养路工人的责任就是保道路畅通。我爱人也是干这行的,儿子今年刚考上大学,地震后,跑去当志愿者搬运物资。”说起儿子,她的脸上有一种满足,“前几天,我凌晨3点就出门了,儿子总会叮嘱一句,‘妈妈,把安全帽戴上,平安回来!’白天他当志愿者,我修路,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鲁甸公路管理段段长和世武是纳西族人,长年在野外工作,皮肤晒得黝黑。他告诉记者,这支队伍是昭通公路管理总段在灾区的三支突击队之一,主要负责昭巧二级公路保通。抢险救援队在鲁甸地震抢险保通中共投入人员79人次,共清理土方4.67万立方米。
二炮抗震救灾部队某团团长肖权——
开路先锋
经济日报特派记者 张 忱 通讯员 吴天喜
8月9日上午,地震重灾区巧家县包谷垴乡通往红石岩村的路上,一辆大型救灾物资运输车不慎扎入路边山体,车尾甩在路中,路堵了!不多时,几十台救灾车辆滞留这条仅6米宽的“生命通道”上。
“找肖权!”关键时刻,第二炮兵抗震救灾部队总指挥李友成迅即下达命令。
满身泥浆、满眼血丝的肖权来了。从4日凌晨到达重灾区以来,这位团长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困极了就在指挥车上眯一会。
接到命令,肖权的脑神经再次绷紧。查看了现场,肖权心中有数了。“20分钟内保证抢通!”他指挥挖掘机将山体与车头之间的空隙拓宽,让装载机配合扶正车体,仅仅15分钟,运输车辆脱困。过往司机纷纷向肖权伸出大拇指,“不愧是开路先锋,真牛!”
地震发生后,塌方山体掩埋了包谷垴乡通往受灾严重的红石岩村的路。从包谷垴到燕麦沟沿线5个村庄,住着3000多户12000多名百姓。受伤群众急需运送出来,救灾物资急需输送进去。接到命令后,肖权带领官兵经过7个半小时的连续奋战,先后清除塌方体和淤泥1000余立方米,终于在6日中午11时30分左右打通了这条生命线。
青山村有一处悬崖,当地老百姓称其为“老虎崖”,位于大山半山腰,一侧是万丈深渊,一侧是巨石突兀。肖权带着官兵研究地形地势,检测岩石成分,决定先进行弱爆,根据山体承受度再确定爆炸当量。随着4声巨响,道路被拓宽拓高,完全满足各类大型救援车辆安全通行。等候多时的40多辆物资运输车,立即将千余吨救灾急需物资送了进去。肖权告诉记者,他已把21台挖掘机、装载机等重型装备设置在各个险要路段,确保任务区内30多公里道路随时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