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啃硬骨头的年轻航天人
- 发布时间:2014-08-11 20:31:26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研制出我国首颗近地轨道三轴卫星,实现“天宫”与“神八”的完美交会对接,完成我国在月球的首次软着陆及月面巡视勘察的控制任务……在我国航天领域中,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都离不开一个团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控制博士班组”。
然而,谁又想到,这个37名成员组成的团队平均年龄仅35岁。年轻团队何以在浩瀚星空中绘就如此绚烂的图画?在组长邢琰看来,离不开“敢啃硬骨头,能坐冷板凳”这10个字。
敢啃硬骨头
航天器的控制系统就像人的大脑,水平高低决定着整个航天器的能力水平。博士班组所承担的恰恰是控制系统中的控制方案研究与设计。
北斗导航、月球探测、深空探测、空间交会对接,他们面临着太多个“第一次”。“大多是从未涉足的领域。”博士班组成员王鹏基说,在航天领域,如果一个航天器的创新超过30%,则会被认定为设计存在较大风险。但在他们负责的项目中,有很多都超过了这个指标。特别是嫦娥三号着陆器,新方案、新设计和新设备所占比例高达70%。“像是在白纸上画画。”“必须确保万无一失,首发必胜。”邢琰告诉记者,实验中出现一些既没有规律又搞不清楚原委的现象时,他们都会将仿真图打印出来一张张对比研究;往往会做上百次的仿真试验,只为在新设计模型中,某个参数的精准度能达到小数点后三位;为了赶项目进度,熬夜加班是常事……
正是因为这股钻劲儿,博士班组先后攻克了一系列航天器控制系统方案,为我国重大航天工程的实施扫清了障碍。“难啃的骨头,也都会交给我们。”王鹏基话语中透露着自豪。探月工程后续月球采样返回、空间站等重大工程的控制系统方案都由博士班组来设计研发。
能坐冷板凳
从月球探测到空间交会对接,当人们为这些重大工程的成功欢呼时,鲜有人知道,博士班组对它们的钻研和攻关历经十余年之久。因为这不仅要在陌生领域开垦出一条新路,还要在工程实施的十几年前就开始对新型部件进行论证分析。
2013年12月14日是团队每个人一生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王鹏基也长长地舒了口气。“毕业就参与嫦娥三号的任务,所有的投入和感情都在这上面了。现在每天看月亮都觉得特别亲切,因为上面有我们的东西在。”作为较早从事嫦娥三号探月任务攻关和研制的人员,从原理样机到方案论证,再到技术验证,每一阶段都洒下了他的汗水。
王鹏基告诉记者,他一直在一个位置做着一件事,经历了太多次试验失败,还是坚持“撞南墙”,就是因为相信肯定有苦尽甘来的一天。
十年磨一剑,“博士班组”没有怨言。在总结十余年奋斗时,他们无一例外提到了“值得”二字。既然选择岗位,就要承担岗位的职责。“不都说热爱是最好的生活吗?”邢琰微笑着说。
永远在路上
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完成了,是不是可以歇歇?翻开博士班组的工作本,不乏诸如我国未来火星及小行星探测、空间站、载人登月、空间太阳能电站等中长期航天任务的技术攻关。
博士班组成员告诉记者,我国将在未来10年期内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依靠自主创新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大型空间站,这对我国航天控制系统的设计是新的挑战。“不能歇,还有很多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邢琰说,她和她的团队已经开始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对空间交会还有更大胆的设想。
博士班组还关注和影响着航天的长期技术发展。博士班组女博士马艳红告诉记者,站在学科最前沿,不仅对探索世界航天领域的趋势有积极意义,积淀下的理论功底也为型号任务、突发事件的解决储备了技术。“这些都有很长的路要走。”邢琰说,“有点苦,但我想坚持下去,直到不能干为止。”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