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生产节水新尝试
- 发布时间:2014-08-09 03:31:57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高杨 通讯员 柯南雁
眼下,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特菜大观园中“番茄工厂”的西红柿刚收获完。据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提供的数据显示,采用工厂化生产的番茄除亩产高达20吨外,节水效果也十分显著,亩节水量可达500余吨。
走进“番茄工厂”现代化的连栋日光温室里,记者看到,成排的架子上凸起一个个岩棉小方块,每个方块上都插有一个滴管探头,工人们正忙着往这些基质块里播撒种子,开始新一轮的工厂化生产。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蔬菜室主任徐进介绍说,这些岩棉基质具有全通过特性,不吸附任何养分元素。北京市从2012年9月开始试验番茄工厂化生产,采用全过程无土栽培技术,通过电脑控制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及二氧化碳浓度,根据光照辐射强度来计算植株需水量进行自动滴灌,按需施肥,做到定时定量。
“我们在生产试验中发现,由于缺乏回液消毒再利用设备,因此约占总量25%的浇灌回液被直接排放到土壤中,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徐进指着温室中一套智能化设备说,“为提高水肥利用率,我们从荷兰引进了封闭式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水肥一体化施肥机、回液紫外线消毒处理机和反渗透控制系统组成。浇灌后流失的营养液通过回液收集装置进行紫外线消毒,再按一定比例混入灌溉营养液,形成封闭式水肥循环灌溉系统,实现水肥的零排放和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据该站蔬菜室实验数据显示,应用这套系统,2013~2014年,每生产1公斤番茄的耗水量可降低到29.9公斤左右,与日光温室所需55公斤耗水量相比,节水45.6%,亩节水500余吨。每生产1公斤番茄需肥料投入成本降低到0.18元,较日光温室减少57%。徐进告诉记者,这套系统将尝试走进京郊农业园区的大跨度日光温室中,推广40亩,进一步探索拓宽北京农业节水的新路径。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