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对学术不端要“零容忍”,对学者担负压力是否也应关注

  • 发布时间:2014-08-08 04:33:43  来源:文汇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导师笹井芳树自杀身亡后的这些天,小保方晴子再次成为全球生命科学界最受关注的人。这位年仅31岁、清秀可爱的日本女科学家此前因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被誉为“超越诺奖”的论文,而轰动了整个生命科学界。紧接着,她的成果又受到广泛质疑,她所供职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自然》杂志都已着手进行调查。

  造假,还是隐藏技术秘密?

  小保方的成果,简直就如发现了一眼细胞的“青春泉”:已成熟分化了的体细胞,在她配制的弱酸溶液中“洗澡”,就会让DNA重新编程,变回“初生状态”——干细胞,能继续分化成各种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

  今年1月30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了这项成果,在全球生命科学界引起轰动。因为绕开伦理障碍,不从胚胎获取干细胞,且可避免致癌风险,是全球生命科学家所梦寐以求的。小保方晴子的方法只是通过外界刺激,即改变培养液的酸碱度,细胞就自己变回去了。这不仅安全,成功率还高达7-9%。实验周期缩短了一半不说,还能长出胎盘——这是以往无人能做到的。这种被称为“刺激触发采集多能性细胞”(STAP)一问世,许多同行实验室就立刻开始重复实验,可至今无人重复出结果。据《自然》调查,有10位杰出的干细胞学家表示无法重复小保方的结果。

  可为小保方实验拍照的若山照彦却称,他和学生曾在小保方的指导下,成功重复了实验,可离开后,就没做成过。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和细胞所研究员李劲松告诉记者,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其实涉及复杂的技术细节,能够做成的实验室会拥有许多“技术秘密”。要重复这些实验,需要不断调整实验条件,找到最适合实验室的技术方案。同时,网上有人指出小保方的论文中图片有问题。不过,有专家表示,从目前所见的图片来看,似乎并没有特别严重的造假问题。李劲松认为,从理性角度出发,小保方应该不会造假,因为如此重量级成果,必然会被同行置于放大镜下仔细检验,一旦出问题,她的整个科研生涯就毁了。

  科学界“质疑”本属常态

  自这篇论文发表以来,小保方晴子承受了来自媒体的巨大压力:先是一夜成名,日本媒体深挖与她生活、工作相关的各种细节,以致她不得不在研究所官网上发表声明,希望媒体不要过度报道,干扰到她的团队的正常工作。紧接着,她又遭全球同行质疑,要求她公开实验细节的呼声不断高涨,她再次陷入媒体围观中。

  苏州大学教授时玉舫认为,每项重要科学发现都必然会经历这个过程,认真接受同行检视,才能让成果站稳脚跟。“质疑”在科学界本属常态,是推进科学发现更接近真理的重要手段,公众实在无需一听到“质疑”,就先为某位科学家打上道德标签。

  随着事件发展,《自然》和《科学》分别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追踪报道。4月1日,理化学研究所调查委员会得出结论认为小保方有学术不端,但小保方始终坚持认为结果真实。但论文作者之一若山照彦提出,论文中存在致命错误,单方面要求撤回论文,这将该事件再次推向新高潮。

  今年6月3日,《自然》发布消息,指出先前所发表的两篇STAP论文中存在诸多错误,将论文撤销。就在论文撤销约一周后,理化所传出消息,一个独立于理化学研究所的调查委员会对小保方晴子STAP论文的两位指导者进行惩罚,要求他们辞职,因为二人在STAP细胞事件中,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其中一位就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生与再生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的干细胞学者笹井芳树。调查委员会认为,学术腐败可能已经深入发育生物学中心内部,要进行彻底审查,必要时可能重组整个中心。

  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孙学军在评论此事时说:“名誉就是科学家的职业生命,一旦丢失,永远无法挽回。”然而,笹井芳树自杀身亡,也令人深思:对学术不端固然要坚持“零容忍”,可对于学者身上所担负的压力,是否也应有所关注——毕竟学术生命可以结束,人的生命道路还可以延伸向别处。

  本报记者许琦敏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