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口岸“停摆”背后
- 发布时间:2014-08-06 07:36:17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湖北日报讯 记者雷闯 实习生严文逸
10年建设,为何沦为摆设?
连日来,记者走访省商务厅、武汉海关等部门,一探究竟。
投入不足举步维艰
据介绍,2005年,我省规划湖北电子口岸建设时,规划24个软件项目,总投入需4500万元。
“实际到位资金只有2700万元。”省口岸办副主任杨青松介绍,这笔钱大部分用于硬件设施建设,只有少部分用于3个软件项目的开发,另外的21个软件项目全部搁浅。
省商务厅信息中心副主任邓亮介绍,湖北电子口岸建成后,就没有新的资金投入,仅利用节余的少量资金,维持电费、水费等日常开支。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内维护一个省级电子口岸,每年的数据更新、软件升级等运营费用,至少需要200万元。
人力不足也是电子口岸建设的短板。上海、河南、江西等省市的电子口岸运营,或成立公司,或设立服务中心,至少有超过15人的专业团队进行管理。湖北电子口岸仅有省商务厅2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
缺乏顶层设计导致折腾
2011年,湖北电子口岸在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
“但没想到,那里是农业用电,时常停电,无法正常运行。”邓亮介绍,暴雨天气,机房还曾遭到雷电袭击,安全没有保障。
2012年3月,在省商务厅提出报告后,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把电子口岸搬回省商务厅办公大楼。
省商务厅相关人士表示,从启动搬迁到设备重新调试完成,花了9个多月。直到2013年初,电子口岸才又投入使用。“前期的顶层设计、考虑不足,导致后期反复折腾,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
电子口岸的核心在于整合各方数据,实现电子化通关。
省商务厅表示,在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各自为政,除了武汉海关提供了部分数据,其他相关单位未提供任何数据。有的单位口头表示支持,实际未有任何行动,有的单位甚至当面质疑:“你们要数据做什么?”
如何统筹各方诉求,形成合力?武汉海关技术处副处长燕飞建议,一要加强协调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二是省商务厅要加快电子口岸硬件、软件建设,使之能与各单位数据对接。“就像吃饭一样,没有桌子,菜往哪上呢。”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