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评论:"取消限购与否"为何触动大众神经

  • 发布时间:2014-08-04 10:31: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日晨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年楼市进入下半场后,各地如雨后春笋般陆续上演放松和取消限购的大戏。继呼和浩特、南宁后,近日,武汉、苏州、海口、温州、杭州被证实有条件地对限购进行了放松。截至目前,全国46个楼市限购城市中,已有27个城市直接或者变相松绑。

  地方政府在政策的调整上很“巧妙”,并非全面放开限购政策。明确放开某一类或某个区域的住宅商品房的限购政策,但未全面放开限购。如苏州,90平方米以上住房放开限购;借由取消或不要求提供住房套数查询证明以及降低“补税”限制等措施,变相放松对置业者购房套数的限制,代表城市有呼和浩特、济南和福州等;还有譬如放宽入户政策、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减免契税或一次性付款可购第三套房等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城市大多以二三四线为主,而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近期也出现局部放松限购的传闻。北京方面,尽管“限高令”放开曾一度引起忧虑,但北京市长王安顺“不会采取放松限购等措施”的表态暂时浇灭了一线城市短期内放松限购的可能。

  坚持了近四年的限购政策,随着近期各地加速松绑再次触动了大众的神经。

  随着降价范围和幅度的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全国楼市成交延续量价增速双降的态势。在房地产市场表现日益低迷之际,多城市住宅“去库存”压力有增无减。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显示,1-6月份,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424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相比去年全年的17.5%下滑25.3个百分点;住宅销售额25632亿元,同比下降9.2%,降幅与去年全年增长26.6%相比,下滑35.8个百分点。销售的疲软和供应的激增,使得库存持续攀升,截至6月,全国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为3.59万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5%。

  房子卖不出去,地产商资金无法周转,政府自然收不上税、卖不出地。于是,想方设法打擦边球救楼市。基于对楼市下行的焦虑和对决策风险的担忧,本身也无可厚非。

  然而放开限购去制止楼市下滑的态势,这个方法能否管用?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放开限购”这个闸门一开,多年高涨的楼市好不容易在今年上半年出现量价齐跌局面,会不会又掉头向上一路反弹上涨?或许,正是这种担忧使得人们对于限购松绑十分敏感。

  地方政府“救市”心切,可大家都明白,若被贴上“救市”标签会很被动,稍有不慎就会弄巧成拙。比如,日前《常州日报》头版刊出文章《我市目前已到购房好时机》,除了引起网友讥讽之外,更被媒体批评为“无节操”。更甚的是,由于严重依赖土地销售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费,会让公众以为地方财政收入已经濒临危险的地步。

  买的起房子的希望房价涨,买不起的则希望跌。追涨杀跌是中国人大宗消费的惯例,所以说“取消限购与否”也是伴随着这种心理。老百姓不出手买房,一是实在负担不起,二是担心楼市崩盘几代人的血汗钱打了水漂儿。刚买的房子降价了,业主维权的例子屡见不鲜。老百姓这种担心,太过正常。

  那么限购的有无一定能决定房价的涨跌吗?以呼和浩特为例,在放开限购的近一个月时间里,该市的商品房成交量和成交价并无明显上涨。此外,根据数据显示,近一个月以来,限购政策松动城市的成交量整体未见明显起色,仅无锡及厦门6月新建住宅成交面积较前两个月平均水平有一定增长。

  笔者认为,当年的限购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权宜之计,并非一个长久实施的政策。而且楼市发展是按照正常的市场经济规律,它不受任何外力的支配而改变。而类似限购这种行政性措施无法阻止房价涨落,所以限购取消与否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今年两会中央提出的分类调控逐渐取代“一刀切”的调控方向,也表明此前一系列行政性措施的退出只是时间问题。随着各地楼市逐步回归市场实际供给关系,应当建立房地产的长效机制,确保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让楼市健康发展。

  至于购房者,无须对“取消限购”过于敏感,自住型需求可随时出手,至于投资性需求则需要看好经济形势减少房地产风险。(本文作者王日晨 系新华房产记者)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