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混合所有制改革走出“陷阱”

  • 发布时间:2014-08-04 09:35:40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以前民营经济吃亏太多,最怕'混改'把自己变成了国企的'提款机'。"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从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至今已近9个月,具体改革方案尚未公布,目前民间资本观望情绪强烈,不敢贸然行事。

  李锦表示,中国的民营资本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大部分都是家族企业,面对规模庞大的国有资本,其现代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都显不足。

  观望

  中石化6月底公布的混合所有制引资方案中,特别强调了"三优先"原则,其中就有一条是优先内资。市场对此的质疑是,一个近1000亿的引资计划,在中国哪个民营资本有如此实力?

  外资也有同样的担心。BP(英国)石油公司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张弛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在密切关注中国政府"混改"的每一步动向。在顶层设计没有出台前,外资不会有太多具体动作。

  这种观望和犹豫的情绪并不仅存在于民资和外资中,国企内部也如此。他们担心的是,国有资产会不会流失,这是触及国企管理者最敏感神经的话题。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原副局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国企最大问题在于所有者缺位,企业的管理者不代表所有者的利益,国企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推动它的变化。

  周放生指出,国有资产流失的重点是"体制性流失"和"掠夺性流失",而不是"交易性流失"。所谓"体制性流失"是指不改制的国企,相比改制的国企,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更严重,比如内部腐败、浪费、投资失误、内部低效率。

  "掠夺性流失"则是指很多国企的管理者将企业当成私人领地,把下属当成家臣,可以随意处置,这种国有资产的流失比"体制性流失"更可怕。

  中国特色

  混合所有制并非新事物,最早可上溯到改革开放之初。1999年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曾明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战略方针。

  改革之初,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形成主要来自于经过所有权改造的国企。典型案例如1984年北京天桥商场改建为股份制企业,改制后国有股占50%,银行股占25.9%,企业股占19.7%,职工股占4.4%。

  然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国企改革的重点方向并不是混合所有制改造,而是对国企的放权让利。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企深陷财务困局,不少地方中小国企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成为政府的巨大包袱。此时,单纯放开企业控制权已无法解决问题,国家开始考虑对国企进行所有权改革,以摆脱困局。

  在1997年~2003年的国企改革浪潮中,许多乡镇一级的小型国企被出售,许多中、大型国企,通过改制成为混合所有制股份公司。万科、联想和TCL等便是此轮国企改革的产物,这三家企业至今仍留有一定的国有股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在其《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兴起及其公司治理研究》一书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国企改革的浪潮,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私有化道路,但中国却选择了混合所有制路径。

  虽然中国政府并没有明确的逐渐减少国有股、不断向民间出售国有股的计划,但从长期来看,混合所有制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的股权结构,国有股比例逐步下降,非国有股比例逐步上升,将是一个大趋势。

  目前推进的新一轮国企改革,与过往两次一样,延续着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渐进式改革特点。

  虽然一些人对"混改"仍持有怀疑态度,但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表示,"应当看到积极的一面,至少已经触碰到产权问题。"

  国资委"四项改革"试点仅仅是一个开始,根据财政部披露的新一轮国企改革路径时间表,混合所有制实施办法将在2015年印发。

  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未来所有方案将在征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的意见后,统一汇总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以国务院的名义下发改革指导意见,形成对国企改革完整的"顶层设计"。记者 范若虹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