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站在世界史 角度看乾隆

  • 发布时间:2014-08-02 10:31:4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文·赵青新

  ■乐享悦读

  “让时光回到1735年。”这是美国学者Mark G.Elliott(中文名“欧立德”)在他的著作《乾隆帝》中开篇的第一句话。欧立德历数1735年世界各国发生的大事,紧接着笔锋一转,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在那里,临终的雍正皇帝把权力交给了年轻的弘历。乾隆皇帝登基。

  开篇即奠定了全书的基调:从乾隆登基直至乾隆驾崩,1735—1799年,漫长的18世纪——世界历史独一无二的重要的“革命时代”,当西方世界日新月异天翻地覆之时,曾经远远领先世界文明的中国这时候都在做些什么呢?

  欧立德是哈佛大学东亚系和历史系教授,美国“新清史”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因其《满洲之道:八旗与清代族群认同》蜚声中外清史学界,但这本《乾隆帝》却并非一部纯学术著作,而是一部以英文写作、面向欧美那些对中国史感兴趣的读者的读物,是经常被美国的大学作为本科生学习中国史的教材来用的。

  欧立德用简洁而又生动的笔触讲述了世界史上最引人注目、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乾隆帝的一生。欧立德的视野宽广,乾隆的个人经历、朝廷的政治斗争,往往被他一笔带过,他把乾隆和他的王朝放在世界史的范畴之中,把笔墨花在那些在他看来,构成中国封建统治基石、有别于其他各国、具有中国特色的本质的东西。欧立德挖掘以乾隆为代表的有清一代与传统中原王朝之间高度的延续性,强调了中原王朝的历史文化为满洲统治者所提供的极为重要的意识形态系统,认为这是导致乾隆皇帝不能像俄罗斯的彼得大帝那样开展大规模革新的原因。

  欧立德详细叙述乾隆的孝道和他的家庭关系。乾隆及其父亲、祖父及其他男性亲属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乾隆与母亲、嫔妃及子女等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欧立德指出,探讨乾隆一生中的人际关系和公共政治如何相互交融,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乾隆本身,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理解18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

  欧立德选取了一件“小事”——乌拉那拉皇后的“剪发”事件。围绕着剪发的起因、帝后的争吵、朝臣的上书、民间的舆论,欧立德的分析步步深入,最后指出:“表面上与头发相关,实质上却是围绕正确之仪、祖宗之制和天下秩序所展开的。”这样的“小事”,几乎被大家全体无视的,在欧立德鞭辟入里的剖析下,让我们窥见了清朝统治乃至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统治的核心。

  乾隆的巡游,在我们看来似乎是纯属雅兴的行为,欧立德同样给读者提供了重新审视事情的角度。欧立德从中国远古圣王的巡游行为谈到了少数民族的游牧风俗,又论述了道教、佛教和儒学等意识形态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分析了18世纪时江南文化相比北方文化的优势。我们发现,帝王的个人行为不可避免地和政治缠绕在了一起,巡游不仅是满足个人喜好,更是为了巩固帝王权威,增进王朝利益。

  欧立德在序言中说他写《乾隆帝》目的有三:一、给盛行的“中国崛起”论提供更好的剖析;二、让读者们对18世纪的中国如何适应全球历史潮流获得基本的感知;三、让乾隆皇帝更加人性化。

  看完该书,我认为,欧立德这三个目的在书中得到了明确的贯彻。这本写给西方人看的清史著作,对于我们中国读者,恰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用世界史的角度去审视乾隆和他的王朝。

  《乾隆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欧立德(美)著,青石译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