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战争的GDP统计
- 发布时间:2014-08-01 19:29:39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很多最终被用于民用领域的新技术,起初都是因为交战的需要而被激发出来的——并且是由军队资助完成。其中一项,叫做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众多发明之一。
但是,将国民经济核算用于战争要开始的更早一些。英国科学家兼政府官员威廉·佩蒂1665年对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收入、支出、人口、土地和其他资产作出了估算。他的目的是为了衡量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以评估这个国家投入战争以及征税资助战争的能力。那场战争是目前鲜为人知的、从1665年持续到1667年的第二次英荷战争。佩蒂希望证明,英国不仅可以承受更高的税收,还足以挑战荷兰、法国这样的强大邻国。在那样的背景下,佩蒂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发明。为准确地记录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他使用了复式记账法。这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被证明是英国的一个主要优势。直到1781年,法国国王才有类似的战略重要的经济和金融统计数据。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财政大臣雅克·内克尔,发布了著名的“献给国王的金融概述”,论述了法国的经济实力。这个工具最终使得路易十六能够增加新贷款,然而这并没能帮助他阻止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之后不久,路易十六的命运被终结。
在整个18世纪,一批又一批的统计学先驱者们,在英国最初取得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国民收入”的概念或许已经足够清晰,但要在实际中运作,则需要做出选择:它应该包括什么,不应该包括什么,两者的界线极为模糊不清。这个框架在之后的几十年不断演变。后来的作者着重强调经济的不同方面。一些作者——包括身为小说家及“小册子作者”的丹尼尔·笛福认为,一国的繁荣,关键在于增加贸易,包括海外和国内贸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艰难时势中,情况变得非常严重,此时,确定合适的GDP计算方法已经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并且要在完全不同的规模上进行。1940年,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了一本小册子。如今的凯恩斯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著作而闻名于世,不过当时的小册子名为《如何为战争付钱》。这可不是他在闲暇时的求索。毕竟就在此前一年(1939年),他的国家(也就是英国)已经与德国及其盟国开战,而凯恩斯就职于英国财政部。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局长威斯利C·密契尔写道:“只有那些亲身参与了战争经济动员的人才能认识到,对20年间的国民收入进行估算并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了二战的工作。”
由于深深折服于凯恩斯《战争的代价》的观点,英国财政部官员奥斯汀·罗宾逊走出了符合逻辑的下一步,从那时起,GDP从一种助力战争的工具,发展成为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更和平的测算工具。
GDP统计向和平发展的真正转折点出现在1946年5月,一个统计专家委员会在纽约的亨特学院碰面,委员会的任务是代表联合国草拟国民经济数据收集的建议。
不久之后,联合国就承担起为国民经济数据统计制定国际化标准的重任,这也就是现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一原本用于全球军事冲突的规划,变成了二战后经济重建中功能强大且富有成效的工具。对杜鲁门政府来说,这些统计数据非常有价值,1946年至1952年间,美国提供了约1480亿美元的援助(以2004年的美元价格衡量)。饱受战争重创的欧洲国家极度依赖于“马歇尔计划”来存活与重建,在那个时期,所有的物质都很短缺,追踪资源的使用非常关键。然而,在凯恩斯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GDP数据才找到了自己的终极命运。这个他出于为战争规划目的而要求发展的统计方法,成为了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石。
GDP统计的历史说明,这些数据绝不只是干巴巴的事实。最近有很多讨论,内容有关“幸福经济学”,以及如何更好地测算生活中我们真正关心的事情。但有一点也要记住:我们对经济的测算,已经从它的战争本源走出了很远。
本文内容改编自财科所《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