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补齐“短板”打通“瓶颈”拆掉“篱笆”

  • 发布时间:2014-08-01 07:31:1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凭借此举,将有望形成世界最先进的500MW级关键装备、工艺包和工程示范,实现燃煤电厂和低热值煤电厂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成套技术的突破,山西燃煤发电超低排放和煤电装备产业将领航世界先进水平。”

  这是“基于流态重构的超临界300—350MW低热值煤循环流化床锅炉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项目实施将引发的转变。而这个项目,只是8月1日山西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的76个煤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的一个。

  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申报紧密结合凝练“出笼”的76个招标项目,都是关系到山西煤炭清洁、安全、低碳、高效利用,大幅度提升全省煤基产业科技创新以及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重大科技项目。这是山西省大力推进科技管理创新改革过程中的重大举措之一。

  顶层设计,直指创新“短板”

  去年下半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山西省低碳创新行动计划》《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总体方案》和《围绕煤炭产业清洁、安全、低碳、高效发展拟重点安排的科技攻关项目指南》等五个重要文件,形成了“131”创新驱动战略体系。从而在全国首家完成并实施了省域创新驱动行动顶层设计,明确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要求、战略引领、战略支撑、战略抓手、战略保障,为全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设计了路线图、明确了任务书、指出了关键点。

  “131”创新驱动战略部署的顶层设计,针对的是山西作为资源型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是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短板。尤其是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速,“速度效益型”的传统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是形势所迫,更是发展所需。当前,山西省既存在与全国相同的共性问题,如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科技资源分散、重复购置、封闭运行、低效使用等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合理,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同时也存在具有山西特色的个性问题,科技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严重匮乏;科技经费投入不足;创新资源质量和水平不高等。

  产业创新链,直指关键“瓶颈”

  煤炭大省山西的产业结构中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高,且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水平受制于诸多关键技术“瓶颈”。

  为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互为促进、深度融合,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关键技术的瓶颈制约,今年以来,山西省科技厅把编制产业创新链作为科技工作的第一抓手,围绕“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路径和创新方向,针对占全省80%工业产值的煤焦冶电化工等资源型产业的技术升级,本着问题导向、市场导向和基础需求导向的原则,选择了煤层气、煤电、煤焦化、煤化工、煤机装备、新材料和富碳农业等7个重点产业,累计组织动员省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管理专家190多人,召开技术需求征集、产业创新研讨和专家论证会70多次,深入典型企业实地调研20多次,征集技术需求1000余项。围绕清洁、安全、低碳、高效发展等领域,从调研、设计、凝练、论证和评审等环节进行专题研究,科学编制了煤基产业创新链。

  产业创新链的凝练,不仅从技术路线的角度,完善和修正了山西主导产业的发展路径,促进了高附加值新产品的诞生,而且明确了产业链各环节科技创新的重点,为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提供了依据。已编制完成的产业创新链,涵盖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主要产业领域,第一次完整绘制出了全省重点产业创新路线图,摸清了家底、找到了差距、确定了方向。全省科技首次站在产业升级、调整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高度,精确地提出了产业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技术需求、攻关方向,以及需要配套的创新平台和团队,增强了科技创新投入和资源配置的有效程度,实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产业化”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有效衔接,推动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体制机制创新,直指“小院篱笆”

  近年来,山西在科技计划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项目重复立项,资金无序安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衔接不紧等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以这个突出问题为改革导向,科技厅统一思想,打破部门内权力分割,冲破传统管理模式禁锢,咬住科技计划管理的“硬骨头”,实施改革的“大手术”。

  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在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以业务处室职能设立科技计划、切块分配研发资金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整合科技计划体系。根据省情特点和科研规律,将省级科技计划由原15个重组为8个,形成了以山西省低碳创新重大专项为龙头和主体,软科学、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平台和人才团队建设等计划配套衔接的新架构。

  改革项目管理运行机制。科技厅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伊始,就把科技管理改革、惩防体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结合,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健全制度,把项目决定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定了《山西省省级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山西省产业科技创新重大专项产生办法》等。项目组织、评审专家、立项结果、资金安排等实行阳光作业,全过程追溯问责。再造流程,把顶层设计和基层申报有机融合。省级项目立项,以产业创新链为基础,基层单位根据指南自主选择创新重点。项目实行分类评审,软科学、基础研究等以同行专家为主,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推广等加大企业专家比例,实行科技报告制度、专家轮换制度、科技资源共享制度等。

  这些改革,使科技项目立项过程更加透明,科技经费使用效益明显提高。从源头上解决了以往创新链条存在的“肠梗阻”现象。过去科技人员申报项目,关注的是能否立项、能否争取到更多的经费,积累职称评聘的资本,体现较多的是单位荣誉、个人需求。现在科技人员申报项目,则必须从全省的重大创新需求中,找到自己最擅长、最有条件和能力去研究突破的课题,争取课题需要在公开公平的评审中同台竞技,使课题立项更加贴近经济社会需求。促进了科技管理由单纯的项目管理向综合的资源管理方式转变。过去科技部门工作比较侧重创新活动的过程管理,科技管理干部只关注所分管项目的进展,对项目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过问较少,研究较少。现在科技厅干部必须熟悉全省产业及技术状况,必须熟悉新的研发组织模式,才能完成项目组织并实施管理,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部分计划管理权力过于集中、资源过于分散、管理难以奏效等难点问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水平和科技资源的效率大幅提高。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