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 财政得花多少钱
- 发布时间:2014-08-01 06:29:23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户籍改革的大幕开启。同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部署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后一只靴子”终于落地。落实户籍制度改革,还需要做好哪些配套工作,将给城市带来哪些变化?经济学专家认为,户改的关键还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对中小城市而言,增加城市劳动力有利于扩大内需,提升城市经济的潜在增速。
推进社会服务均等化
就城乡户口统一登记,国务院指导《意见》中有两句具体表述。一是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二是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
“目前,阻碍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还是福利均等。”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认为,大量的农民工以低端劳动力的身份进入城市,最大的问题是转移成本谁来承担。
马晓河建言,下一步,应该按照财权和事权的权限,建立多方科学合理地分担成本的机制。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承担农业转移人口的进城成本,中央政府也得承担应由中央分担的那部分公共服务。还有一部分成本则要农民自己承担,例如保障性住房的买房成本由农民承担,但建低价房引起的市场差价要由政府承担。
在马晓河看来,归根到底,户改的关键还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方面,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以及相关养老、医疗等社保制度城乡并轨;一方面,要促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
农民工进城将扩大内需
南方日报记者以阳春为样本调查发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各种福利差距甚大。以养老待遇为例:目前,阳春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按照政策解释,新农保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
假设某一参保农民今年45岁,若每年缴100元,缴费至60岁共计缴纳1500元,财政共计补贴450元,其养老金每月能领取约70元;若每年缴300元,缴费至60岁共计缴纳4500元,财政对应共计补贴750元,其养老金每月能领取约93元。相比而言,目前全国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达到1721元/月。
要让一个农民工实现市民化,需要财政支出多少钱呢?对于这个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给出的答案是8万元。根据国家行政学院的研究测算,如果剔除目前农民工已享受的医疗、就业等福利,要实现1.6亿农民工的市民化,政府需要新增支出1.8万亿元,这就相当于平均每人1万多元。
农民工进城带来的不全部是负担,还将给城市注入劳动力,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潜力。按中国社科院蔡昉教授的研究,农民工平均在46岁就回家务农,而户籍改革鼓励农民工落户,将提高他们在城市的就业年限,增加城市劳动力有利于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速,并扩大医疗、教育、市政基建等内需。预计下半年相关改革政策频出,或将取代稳增长成为下半年的经济重头戏。
南方日报记者 龙金光实习生 常梦柯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