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5日 星期六

财经 > 新闻 > 专家视点 > 正文

字号:  

厉以宁:金融机构可以兼顾企业和社会效益

  • 发布时间:2015-11-30 10:1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李春晖

  85岁高龄,从教60周年,厉以宁教授还坚持在学术一线,瞭望中国经济发展。

  日前,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从教60周年庆祝活动在北大举行。在活动开幕式上,厉以宁发表主题演讲,阐述了中国“双重转型”之路的历程、经验和对未来的展望。他指出,中国的发展历程既是体制转型之路,也是发展转型之路,即一方面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另一方面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厉以宁认为这两种转型是重叠的,金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比如,在转型期间,因为市场体制下经济运行的机制不完善,经济总是呈现较大波动,于是长期存在“投资冲动怪圈”现象。盲目扩大投资,增加信贷额,从而造成货币流通量过多,导致投资拉动的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涨。

  “这就看出深化金融改革的必要性。”厉以宁说,从中国金融业的现实情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作用的角度来考察,深化金融改革的目标应当从总体目标、金融机构目标、金融结构目标三个方面来确定。

  他认为,在宏观目标方面,中国金融体制应当成为以市场调节为第一次调节、政府调节为第二次调节的体制,两个调节均覆盖全社会,二者的关系是:凡是市场能够做的,就让市场去做;市场做不了的,或市场做不好的,由政府去做。

  在微观目标方面,他认为主要是界定各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目标及任务。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目标及任务,总的来说就是争取达到最佳效益。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可能有些冲突,商业性金融机构必须善于协调,并能通过努力,做到二者兼顾。

  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农户的贷款为例,他认为这类贷款往往成本较高,企业效益较少,但由于贷款帮助了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农户的生存与发展,社会效益很好,这同样是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一大业绩。如果商业性金融机构能够努力降低成本,扩大服务领域,是可以兼顾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在结构目标方面,金融体系中结构不协调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是银行业结构不协调。国家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强大,政策性银行和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偏弱,而在基层,缺少能在小城镇和农村开展业务的小型商业银行,以致越向最基层走,银行越少,金融服务越弱。二是从资金来源看,民间资本相当充裕,但没有正常途径使它们从地下金融转为正规金融。三是如今的银行体系是否适应于双重转型的要求,是不是需要在现有金融机构的基础上,采取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并或拆分,以效率提高为目标展开重组。四是如何确定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的地位,界定它们的主要服务范围。这也是当前在扩大农村信贷、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中的金融机构分工的问题。五是探索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是否成立政策性的城镇建设银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