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新闻 > 专家视点 > 正文

字号:  

中科院副院长谈“7%”:增长潜能+改革红利

  • 发布时间:2015-08-05 07:12:33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7%:增长潜能+改革红利——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

  对于当前和中长期的增长速度,始终是时下关于中国经济的最大关注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实现了7%的增长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增速既如年初确定的增长目标所预期,又令人颇感来之不易。

  “这表明经济增长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实现了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增长中的可持续因素增强,也说明这个速度不是简单地靠宏观经济政策刺激出来的,而是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初步成效的体现。这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中国经济的近中期增长态势充满信心和保持乐观。”蔡昉说。

  澄清经济数据的误读

  蔡昉指出,作为一个预期性指标,GDP增长率仍然具有趋势预测和预期引导的重要功能,确定一个与新常态特点、实际可能性和努力方向相符合的增长目标,仍然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针对那些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怀疑论者,蔡昉回应说,由于其所依据“回归到均值”这样所谓的“统计规律”,把众多国家在长期发展时期的丰富的增长实践,淹没在一组面板数据之中,特别是忽略了发展中国家具有的赶超特点,未能回答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何以实现高速增长,因此也就没有能够提供令人信服的减速依据。

  “以这种研究方法论,为中国经济未来20年预测出的增长百分点,就如同按照世界上成千上万男女老少的尺码做出一个被称为‘均值’的鞋子,并宣称这是任何人应穿的尺码,显然是不足为据的。”蔡昉说。

  他表示,怀疑论者津津乐道的技术细节不仅说不通,而且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认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经济学人》杂志对中国在2015年上半年实现的7%增长率持怀疑态度的逻辑是:政府年初确定了7%的增长率目标,半年过去后恰好就达到了7%,这个巧合太完美以致令人难以置信。

  “其实,评论者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中国政府确定经济增长目标的方法论正在发生悄然而合理的变化。这一目标是主要依据生产要素供给、生产率提高和资源环境承受能力所决定的潜在增长率。”蔡昉说。

  他指出,决策咨询部门和经济学家对于中国潜在增长率的测算,虽然存在一定分歧,但大多数得出了近期7%左右的预测结果。自2013年以来的实际增长率,均以微小的幅度略高于潜在增长率。

  蔡昉认为,与增长潜能相符的增长速度,可以达到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因而既不会形成通货膨胀,也不会产生周期性失业。近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1%左右,不仅显示近年来的增长速度是真实可靠的,也表明这样的速度是可以接受的。

  充分发挥改革红利

  蔡昉认为,由于中国所处的特殊改革阶段和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体制和机制障碍,既妨碍对生产要素供给潜力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也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通过全面深化关键领域的改革,消除这些体制性的障碍,一方面挖掘传统增长源泉的潜力,另一方面开发新的增长源泉,可望显著提高潜在增长率,赢得真金白银的改革红利。”蔡昉说。

  他指出,改革与增长不是此消彼长、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方面,仍然有挖掘生产要素供给等传统增长源泉的潜力,另一方面,增长动力终究要实现向创新或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转换。

  蔡昉举例说明,户籍制度改革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保持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提高,深化投融资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可以更有效率地配置资金,简政放权等一系列促进发挥市场作用的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

  “我们对改革红利进行定量模拟的结果是,在关键领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可以使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静态预测的基础上提高1至1.5个百分点。对于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既应该具有充分的信心,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蔡昉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