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新闻 > 专家视点 > 正文

字号:  

基建投资成稳增长压箱大招 专家称与4万亿不同

  • 发布时间:2015-05-08 10:55:53  来源:新京报  作者:刘素宏  责任编辑:王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

  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至7%。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分别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成为两位新闻发言人的共识。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看来,正是投资拖累了中国经济。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3.5%,增速已连续8个月回落。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局长李仰哲在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揭秘”了发改委的三个政策工具箱,当经济出现下滑的情况,就会采取力度更大的稳增长措施。

  在当前地方债承压、财政有限的条件下,政府在稳增长方面还有哪些“压箱底的大招”?徐洪才表示,鼓励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三大支撑带”、基建装备“走出去”等宏观政策已经出台并进入到具体落实阶段。随着这些政策落实,新一轮投资盛宴将上演。

  工具1

  七大工程包:释放巨大能量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表示,今后将推出一批新的重大工程包,七大工程包有望扩容。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一季度数据表明,出口和消费近期难有大的起色。

  一季度进出口总额5.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其中,出口3.1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4.9%。3月份还出现进出口双双下降的情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认为,出口受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汇率等多种因素影响,靠中国一国之力难有改观。

  消费方面,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1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徐洪才表示,消费增长势头不错,但消费需求短期内很难有大的提升。因此,稳增长的重任现在放到了保投资的肩上。

  今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1个百分点。中国战略思想库秘书长田云称,为了保持经济合理区间内的增长,那么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一定要保持高于2014年15.7%的增速,基础设施投资要高于2014年21.5%的增速。

  去年9月份以来,国家推进了七大类投资工程包,今年将加快重大工程建设的推进。“七大工程包”分别为粮食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服务、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清洁能源、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据此来看,基建投资未来还将释放巨大能量。在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陈冬红看来,七大工程包、六大消费领域等政策导向指明了资金往哪儿投的问题,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PPP模式解决了谁来投、怎么投的问题。

  业内普遍认为,6月1日即将公布实施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将为PPP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规范与保障。

  工具2

  基建走出去:过剩产能找出口

  徐洪才分析称,基建作为重要抓手拉动投资,但同时面临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重大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则考虑到了与一带一路的对接,为国内过剩产能找到出口。

  4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在1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这个议题被讨论了两个小时。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将被打造成国家新“名片”。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优先发展领域,建设行业将大有可为”,这是湖南建工集团的副总经理刘跃龙对“一带一路”商机的理解,他预计未来5-10年,公司海外业务占比将提高到50%-60%。

  最近刘跃龙将公司办到了越南,同时,刘跃龙还在筹划如何对接中亚的铁路修建项目。

  刘跃龙只是近来见诸报端的一个例子,但却是当下经济政策对普通人影响的一个缩影。

  据官方统计,在基础建设等重大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的共同促进下,我国境外直接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一季度,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在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境外直接投资额257.9亿美元,同比增长29.6%。

  工具3

  三大支撑带:投资盛宴开启

  国家发改委李朴民秘书长称,“一带一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由顶层设计转向专项规划与具体实施并进。

  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为“三大支撑带”。

  目前,“三大支撑带”的具体规划正在编制中,但有关工作已在推进。国家发改委李朴民秘书长称,一批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以及重大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实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4月16日,发改委下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意在疏通长江经济带“中梗阻”,拉开长江经济带规划序幕。

  4月27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湖南湘江新区,这是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落实长江经济带出现大手笔动作。

  4月28日,商务部交出了一季度“一带一路”成绩单。我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额2360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6%,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1445亿美元,增长10%,占出口总额的28%,大幅领先于整体出口增速。

  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尚未公布,但却为市场带来了42万亿投资盛宴的猜想。

  据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机构认为,这将给房地产、建材、环保等板块带来投资机会。

  - 对话

  “政府力不从心应鼓励民间投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认为,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并消除投资顾虑

  “与民间资本利益共享”

  新京报:你认为投资是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那么现在投资增长的障碍在哪里?

  徐洪才:制造业产能过剩,工业投资热情不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处于中低端位置,转型升级迫切。房地产行业出现分化,尽管330新政等政策在加码,但仍处于去库存过程,房地产新增投资在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对肩负保投资重任的基础设施投资力不从心。土地出让金下滑,加上新预算法实施,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间有限,政府想要投资却没钱。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PPP模式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民间资本还在犹豫、观望,资金到位率很低。

  新京报:关于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将如何加码?

  徐洪才:发改委七大工程包指明了投资方向,下一步将要集中解决资金问题。基建领域的投资规模大、收益低、周期长,因此社会资本进入时会有顾虑。因此,预计政府将在PPP模式中建立贡献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并建立补偿机制,让民间资本消除顾虑。比如修一条铁路,火车站周边商业开发是否可以优先考虑铁路修建方。

  “自贸区应扩展到三大支撑带”

  新京报:围绕三大支撑带,政府将运用哪些新政策工具?

  徐洪才: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果,自贸区现在增至四个,我觉得还远远不够,要沿着三大支撑带推进。要推广上海经验,自贸区作为改革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限制外商进入的负面清单正在缩短,上海经验要尽快推广,同时结合本地特色,避免产业雷同,加快改革步伐,提高效率。4个自贸区远远不够,二三十个都不算多,再与四化目标协同发展,经济就会红红火火。

  “新投资与4万亿有所不同”

  新京报:近期推出的基建投资与2008年4万亿有何不同?如何避免以往铁公基强刺激带来的弊端?

  徐洪才:从项目类型上看,这轮投资与2008年投资的确有相似之处,但有所区别。七大工程包更注重弥补经济短板,同时配合六大消费领域,注重对结构的优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新一轮投资减少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以及低端制造业,格外支持利于结构升级的新兴产业。另外,本轮投资更多结合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新一轮投资的另一个特点是抓住国内、国外两条线。比起2008年,我国国内基建投资相对饱和,但建设能力却增强,因此新一轮投资要很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围绕一带一路展开。

  新京报:新一轮投资应该如何兼顾稳增长与调结构?

  徐洪才:投资要与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工业2025等新战略,针对短板领域有的放矢,否则,盲目扩大投资、放松货币只能解决燃眉之急。着眼于长远,政策还会在改革上加码。三中全会提到的300多项改革尚未完成,很多领域改革有待深化,国企混改、中央与地方财税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中的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资本账户对外开放,与农村城镇化相关的土地、户籍制度改革要有所突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