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新型智库
- 发布时间:2014-10-08 07:1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日前举办的“国研智库论坛2014”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旨演讲。李伟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李伟说,智库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
如何全面准确理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李伟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讲话,明确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科学内涵。
对此,李伟从三个角度论述了他的理解:第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只有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通过不断强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才能得以完善和发展。第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制度化的重要标志。制度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具体地讲,国家治理的制度化,指的是治理国家过程中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规制,包括权力配置、行政权力机构的设置、各权力机关的职能、公权力的制约监督以及公民权利的保护等方面,使国家政治生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守、有制可行。国家治理制度化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必要要求,依宪治国、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础。第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习总书记阐述的国家治理思想中,至少包含两层重要含义,一是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不能割断与本国历史和文化的联系,也不能割断与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和社会主义国家已有实践间的联系,要善于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二是对国外的治理理论和治理的经验与做法,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排斥拒绝,而要很好地进行吸收借鉴。
李伟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智库发展在其国家治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我国智库现状难以满足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智库发展还相对滞后:一是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缺乏制度性保障,也未能得到系统性体现;二是智库对决策的影响多处于若即若离状态,在党和国家科学、民主决策体系中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安排。三是我国智库多以官方、半官方为主,智库本身难以平衡体制属性与政策研究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四是智库研究成果向决策咨询、社会效益转化的渠道不够畅通,效率有待提高;五是我国智库总体而言战略谋划和综合研判能力不足,政策研究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尚不适应新时期决策的需要;六是党政机构与社会对智库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智库发展还面临很多体制性障碍。
李伟认为,智库在实现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要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四个方面:资政辅政,启迪民智,平衡分歧,聚贤荐才。同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智库不但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理论总结,为进一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自信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实现现代化所面临的独特国家治理问题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研究,为党中央和国务院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决策提供支持。
李伟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持续深入研究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探求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政策设计。
李伟就此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原则。
第二,现阶段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应加快现代国家建构,完善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提高政府效能。可以从五个维度研究现代国家建构问题:一是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建设;二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现代预算国家;三是建立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体制;四是推进现代有效监管体系建设;五是调整国家在引导发展中的定位。
第三,高度重视信息化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影响。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实现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智能化,提高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和效率。
“国研智库论坛2014”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国研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