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新闻 > 专家视点 > 正文

字号:  

专家:人口规模调控应坚持市场化手段

  • 发布时间:2014-09-04 07:1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针对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中面临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以及专家学者建议,人口规模调控应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避免用粗暴的行政手段强行往外“赶人”,而应坚持市场化手段,从强化城市规划引导、促进产业和功能疏解、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入手,寻求控制人口规模的治本之策。

  完善人口规划并强化考核

  有关专家表示,要从完善城市规划、强化人口考核机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渠道入手,创新特大人口规模调控机制,有效遏制特大城市人口无序过快增长。

  第一,建立人口规划刚性约束机制,强化人口指标考核。北京市政协调研组建议,建立复合型的人口调控目标,对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包括外籍人口)实现全覆盖。在规划体系中将人口规划置于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和水等资源利用规划都应充分考虑和切实服从人口调控需要。将人口规模调控、布局调整作为重要因素,科学规划和有效落实区域功能,并纳入区县政绩考核。整合公安、统计、人力社保等各方面数据资源,建立统一的人口基础数据库,定期对人口形势进行研判,建立健全人口总量和分布预警机制。

  第二,加大城市违法建筑、违法出租等整治力度,改善城市环境。修改完善房屋租赁管理法规,明晰拆除违法建筑、清理地下空间、打击非法经营、规范企业用工等法规实施细则。加强出租房屋的登记、监管,遏制各种违法行为。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吴瑞君提出,在落实相关严控人口措施的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简单粗暴“赶人”,防止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

  第三,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实施积分落户政策。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吴瑞君认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并非是简单粗暴地限制人口流动,反而要以按照开放、公平、包容的精神推进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做好顶层设计和相应配套政策,尤其是明确落户门槛,并以实有常住人口为依据提供公共服务。

  广东省社科院人口与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郑梓桢等专家指出,在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将居住证制度作为人口登记管理的基本制度,通过积分落户等措施,促进人口良性流动,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并改善外来人口公共服务。

  引导人口流向须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专家表示,人们之所以涌入大城市,一个重要原因是看中了大城市的就业发展机会和完善的公共服务。吴瑞君认为,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在于其与周边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人们纷纷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涌入更为发达的地区。因此,要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发达城市区域的平衡与联动。

  在区域内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将特大城市的部分产业迁移至郊区或周边城市,在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疏解了人口压力。同时,要将大城市的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也辐射到周边地区,可以适当考虑迁出部分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带动周边的发展。如北京已开始推进在天津、河北的中关村科技园建设。

  加快中小城市发展,以区域整体提升来缓解中心城市压力。专家提出,区域一体化发展是缓解特大城市人口压力的必然出路,加大对特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的支持力度,要打通交通基础设施共享体系,推进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资源的平衡发展。广东省政府参事黄伟宗建议,在大城市内部,应鼓励卫星城镇的建设,只有城市群才能缓解大城市压力,分散人口过度集中给城市带来的压力。如在广州应鼓励多点布局副中心城镇,这样人口承载力会大大提高。

  要完善大城市周边基础设施、商业环境、公共服务配套。一些从北京搬迁到河北燕郊的企业抱怨当地经常断电,路灯也少,孩子读书更是难找学校。因此,要吸引中心城市人口外迁,还需为周边区域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郑梓桢分析认为,优质公共资源的均等化配置是避免人口过度流向城市中心区的关键因素。解决城市人口问题,关键是要消除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促进公共资源在空间上的均衡分配,只有中心城区以外的广大城区也同步发展起来了,才能真正减轻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实现人口有序流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