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力挺中国经济:不要再怀疑 中国经济没问题
- 发布时间:2015-09-01 15:53:0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张少雷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已经终结,但国外媒体质疑中国经济的声音仍然存在。对于这些大多是基于误解甚至恶意的唱衰,一些明白事理的外媒也终于忍不住了。
这不,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和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接连发文,力挺中国经济说:不要再怀疑,中国经济没问题!
别乱拉警报 中国经济没问题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近日在《纽约时报》撰文称,近期市场唱衰中国的声音虽然大行其道,却缺乏事实依据。中国正在经历的其实是一场早该到来的股市调整,而不是什么金融或经济危机。
尼古拉斯首先表示,唱衰中国的声音缺乏事实依据。比如中国GDP增速将从7%大幅回落的猜测就缺少事实支撑。他认为,中国工资年增长率在10%左右,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中国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都在强劲增长。面对这样的经济画面,很难说中国将走向硬着陆。
此外,近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直是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随着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娱乐、旅游和其他服务在中国人消费支出的占比越来越高。服务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情况可能持续下去。
针对唱衰者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质疑(GDP强劲而中国工业部门的疲软,发电量增长率极度缓慢),尼古拉斯表示,与钢铁等重工业相比,娱乐业不是能源密集型产业,因此随着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电力需求出现大幅下降。简单地把发电量增长视作中国经济总体扩张的风向标,就好比盯着后视镜往前开车。
那些中国负债过度将导致中国面临金融危机的“危言”,尼古拉斯觉得更加站不住脚。尼古拉斯指出,经过本月初为期两天的温和下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连续八个交易日几乎没有波动;资本外流保持着温和且非常可持续的速度;银行流动性依然强劲,现在完全看不到任何金融危机的兆头。
尼古拉斯总结称,中国正在经历的其实是一场早该到来的股市调整,而不是什么金融或经济危机。即使看空中国股市,也绝不应看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事实上,股市调整意味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来说,它可能是个利好消息。
不要搞错,“中国十年”才刚开始
股市下跌、货币贬值、经济疲软在这个夏天成了有关中国经济的“头条”,然而美国《时代周刊》文章认为属于“中国的十年”已经开始,中国影响力的崛起势不可挡。
全球最大的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表示,首先从经济来看,尽管GDP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速依然十分具有优势。
根据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14年中国占全球GDP比例为16.32%,已经超过了美国的16.14%。而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报告也显示,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美国2014年经济规模为17.4万亿美元,中国则为17.6万亿美元。按照IMF的最新估计,中国在2019年的PPP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1.2倍。
而中国的进出口,虽然短期出现明显下滑,但从一个发展的眼光来看,向好的趋势并没有终结。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进出口仅占到全球贸易的3%,2014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了10%。在这十多年间,进出口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马平川。
布雷默进一步指出,虽然近期资本外流等状况较为明显,但是中国过去数十年间积累的外汇储备十分丰厚。最新资料显示,在连续数月流出的情况下,中国外储规模依然接近3.7万亿美元,仍旧是全球最大。
此外,政治稳定同样是布雷默看好中国的因素之一。布雷默认为习近平主席的反腐大动作和其他一系列行动都将重塑市场信心,改革之路开弓没有回头箭。
第三个令布雷默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的理由则是中国过去二十年的“走出去”战略。资料显示,和2008年的70亿美元相比,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规模在2013年已经飙升到了260亿美元。在拉丁美洲,未来中国将投资2500亿美元。这一切在布雷默看来不仅将帮助中国获得发展所迫切需要的自然资源,也将增强中国的影响力。
亚投行的建立则预示着中国构建全球新金融体系的决心。虽然美国及其“盟友”并未加入亚投行,但亚投行成员国依然达到了57个国家,并覆蓋了大多数主要经济体。
文章总结,无论如何,中国力量的增强正在构建世界新格局。
“黑色星期一”不能让中国背黑锅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刊文指出,“黑色星期一”和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固然与中国股市波动和人民币贬值有关系,但在更加宏观的层面,应该归因于西方2008年后应对次贷危机的措施不当。这些措施非但未能奠定坚实的复苏基础,反而使经济和市场持续过度依赖债务膨胀和货币刺激,而靠着印钞和负利率吹起来的资产价格泡沫最终要破灭。
文章说,2008年的次贷危机,完全由由西方经济体“独立出品”。这一次,是欧美合理金融监管的缺失——尤其是美国和英国——最终酿成了全球市场跳水的苦酒。那次危机以来,西方世界尽管进行了力度惊人的货币和财政刺激,却依然未能奠定可持续的、坚实的复苏基础,这才是全球经济今日如此低迷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