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新闻 > 外媒看中国 > 正文

字号:  

日媒:中国车企仍将面临确立自身技术难问题

  • 发布时间:2014-09-09 13:11:37  来源:环球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孙业文

  中国最大的国有汽车厂商上海汽车集团(简称:上汽)新成立了负责尖端研发的部门,将着眼“新能源”和“信息技术”推进汽车生产,例如生产新一代环保车和活用互联网技术的汽车。此外,上汽还将涉足美日欧汽车厂商致力于推进的最尖端研发,力争提高自主品牌车的商品竞争力。

  上汽新成立的是负责未来技术开发的“技术研究部”,该部门负责开发燃料电池和互联网相关技术。据中国汽车行业相关人士透露,上汽每年将投入3亿元基础研究费。

  在燃料电池领域,上汽于2014年3月与合资对象德国大众就共同开发达成共识。上汽董事长陈虹6月在股东大会上表明了在信息技术和纯电动汽车(EV)创业企业云集的美国硅谷设立投资公司的方针,计划通过出资和收购来获得海外的尖端技术。

  在互联网领域,上汽不久前刚与擅长云技术的中国最大的电商企业阿里巴巴集团展开合作。计划活用地图信息和音乐订阅等互联网技术,开发在车里也能享受丰富多彩互联网服务的“Net Car”。

  除了强化研发部门外,上汽还成立了“技术管理部”。该部门负责调查丰田汽车等全球汽车厂商获取专利的动向,其目的是避开已在海外被申请的专利,同时维护自主技术的知识产权。

  上汽在其总部所在的上海以及南京和英国设置了“上海汽车技术中心”,在全球拥有3千名研发人员。其先后推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和纯电动车等新型环保车,被认为在中国的汽车厂商中较具技术实力。今后,上汽为了强化研发能力,计划将研发人员增加至6千人左右。

  上汽以与大众和美国通用的乘用车合作业务为主要业务,2013年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3.7%,增至510.6万辆。不过,其中的90%由上汽与大众和通用的合资公司生产。2006年推出的“荣威”和从2007年开始生产的“MG”等自主品牌车由于商品力较弱而未能获得很大的成功,因此强化开发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该公司的最终目标是改变依赖外资的业务结构。

  吸收技术进展慢

  “按照此前的产业政策估计很难取得进展,(中国的相关部门)也许是出于这样的忧虑吧”,对于中国发改委对戴姆勒、奥迪、丰田等外资车企涉嫌抬高零部件价格而实施的反垄断调查,一家日系车企的负责人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方面在“增长型市场”吸引来自海外投资,但另一方面却要求外资企业与中国当地企业设立合资公司,并敦促实施“技术转让”。不过,即便如此,中国国内的相关产业仍未得到长足发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7月,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份额仅为34.6%。中国政府曾在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后推出了购车补贴,但相关补贴在2011年被取消。此后,中国自主品牌车的份额逐渐下滑。相反,外资品牌的份额却不断增长。德系汽车品牌7月份的份额达到了22.8%,比3年前上升了5个百分点。

  中国自主品牌车厂商的业绩不容乐观。中国国产汽车的代表之一,浙江吉利控股集团2014上半年的经营收入减少了30%,并将58万辆的年销售目标下调至了43万辆。另外,擅长生产SUV的长城汽车上半年的销量也同比减少了6.5%,减至34.63万辆。上海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也表现低迷,7月的相关销量同比减少了28.8%,减至1万辆。

  “上汽下一步最主要的就是提高创新能力”,据称在2014年6月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如此表示。在吸收海外技术的同时,应该如何确立自身的技术?中国车企仍将面对这个难题。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