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邮路筑梦想 真情保险暖民生
- 发布时间:2014-09-12 12:09:30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孙朋浩
——写在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之际
五年,除了时光,还可以标记什么?
对于一个企业,它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对于一个团队,它可以凝聚一股力量。
对于一项事业,它可以坚定一种信念。
过去的五年,对于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既写就了前所未有的精彩,也铸就了激昂壮阔的未来。
崎岖不平的邮路,记录艰难创业的足迹;不甘平凡的梦想,照亮无限广阔的前程
2014年8月20日,保监会正式批复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境外投资业务。由此,中邮保险成为国务院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新“国十条”发布后,首家获批使用“保险资金”开展海外投资的中资保险公司。
这是正逢5周岁生日的中邮保险,又一次带给业界的不小震撼;也是百折不挠的创业者,为自己交出的满意答卷。
五年间,中邮保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用一条条几何式增长曲线,诠释着它的奋斗:总资产由5亿元扩展至635亿元;累计保费规模达669亿元;服务人群超过230万人;业内排名从2009年寿险业第54位,前移至2013年第8位;保费年均增幅达126%,成为“近十年建设速度最快、业务规模增长最快”的寿险公司之一。
中央财经大学最新完成的《2014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显示,中邮保险综合竞争力排名晋升至第五位,较上年上升3位;资本管理能力由第五位跃升至第一位,发展潜力连续三年蝉联第一。
五年来,一家初创企业,凭着什么,完成了许多同行十几年才能实现的目标?一群白手起家的人,又凭着什么,完成跨行业跨领域的转型与赶超?
“我们是一群创业者,我们有超越平凡的追求,更有为了梦想的坚守”,中邮保险党秀茸总经理简短的回答,蕴涵了太多。
2009年初秋,就在北京市西城区西便门附近的一幢小白楼内,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见证了中邮保险静悄悄的诞生。
从7个员工或坐或站地挤在一处到四处腾挪凑出几间办公室,从邮递员挨家挨户散发宣传单到建立信息化的服务网络,中邮保险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荆棘满布的创业之路:服务对象不在一线大中城市,而在农村和基层,尤其是中西部及农业省份;保险服务既可以在柜台立等办理,也可以通过邮政渠道送到百姓的家门口、炕头上。
以1935年邮政部门经营简易保险业务为起点,邮政保险曾有近百年的历史。然而,在中国的现代保险体系中,邮政办保险,是一种创举,更是一种挑战。
信件能送到什么地方,保险服务就能送到什么地方——凭着这样一股闯劲冲劲,中邮保险人用坚实的足迹,在广袤城乡间绘就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依托遍布城乡的邮政网络,短短五年间,中邮保险服务范围已覆盖17省市、216地市、1115县市、24430个网点,其中70%的机构网点和超过70%的业务深入县及县以下地区。
短短五年间,依托邮政网络资源,中邮保险建立起“三线并举”的营销服务体系:以网点为主阵地的营销“基本线”,以邮政投递员和营销员为主力军的“流动线”,以“三农”服务站和村邮站为基点辐射农村的“延伸线”。
这种生动而又独特的营销策略令世界领先的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专家惊叹:独有的发展模式、丰富特色的产品和高效快捷的流程,成就了中邮保险的骄人表现!
风雨无阻的承诺,赢得千家万户的信赖;为国为民的情怀,谱写温暖神州的篇章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后一小时,芦山县“中邮保险理赔服务点”成为保险行业第一个在灾区设立的理赔服务点。
“灾害无情、中邮有情”——这是中邮保险人始终不变的承诺、风雨无阻的践行。五年间,无论是四川雅安地震还是江苏昆山工厂特大爆炸,无论是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还是陕西“8.26”特大交通事故,中邮保险理赔小组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理赔,助力赈灾。
一张张保单上的温馨提示,一个个专业名词的详细解释,一项项消费者权益的重点标注,中邮保险用点滴的细节打动着一个个陌生的客户,用真诚的服务感动着一个个基层的百姓。
四川广安的胡女士忘不了,丈夫被水泥楼板击中身亡后,中邮保险当天就为她办理了理赔;辽宁营口的徐先生忘不了,父亲驾驶农用三轮出车祸后,中邮保险不仅立刻给付保险金,还帮助家属协调交管部门出具事故认定……
五年间,中邮保险探索建立突发事件预先赔付机制,即在消费者发生意外需要理赔时,先将理赔款送到出险家庭手中,手续随后再进行补办。
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五年来,中邮保险一直在思考,在观察,在发现。
外出务工人员最放心不下的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农民兄弟最担心的是买到假种子假化肥;社区居民最期盼的是身体健康、收益稳定……
五年间,通过一回回走村串户的调研,一次次推心置腹的攀谈,中邮保险基于各个省份的市场调研结果,开发了“富富余”、“绵绵寿”、“贷贷喜”、“禄禄通”、“年年好”等五大系列19款产品,覆盖理财、养老、教育、意外等多重保障的差异化需求。
从几十元到不超千元的“三农”和小额保险,到“交几年领几年”的储蓄型养老保险,再到业内首创的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体恤金保险,中邮保险的产品从不夸大其辞,更不捆绑推销,而是始终恪守让百姓“看得懂、买得起、用得着”的原则。
在实践“大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中邮保险积极搭建呼叫中心、网络平台、新媒体等多功能服务渠道的同时,更加突出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遍布城乡的邮政网点资源,不断延伸保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一些偏远地区,还尝试通过改造邮政车辆,设立流动保险服务站,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保险。
此外,中邮保险从创建之初就开展“送知识、送温暖、做调研”三下乡活动,定期走访大学生“村官”,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在边远地区建设“保险村”和“农村书屋”,向村民提供农村保险和生产生活科普知识。
一条条邮路,留下了中邮保险人坚持不懈的脚步;一个个网点,记下了中邮保险人捧出真心的微笑。五年间,中邮保险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口碑,也从百姓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信任。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邮保险共发生6870起理赔案件,理赔五日结案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退保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我们忘不了农民工的笑,更忘不了老百姓的泪。”这是中邮保险人不变的情怀,更是中邮保险人不渝的使命。
脚踏实地的耕耘,收获价值满盈的希望;砥砺创新的信念,指引更加光明的愿景
自保监会实施分类监管以来,始终被评为A类机构;各项运营指标良好,始终保持行业较低的投诉率;系统完好率始终保持100%;偿付能力水平始终保持在充足Ⅱ类以上;投资收益始终保持行业优良水平;至今未发生一起资金案件——这些是中邮保险一直以来的优质表现。
静水深流,少说多做;老老实实,兢兢业业……无论是创业初期的资源短缺,还是业绩飙升的快速成长,中邮保险人不盲从、不浮躁,全心全意在邮政自办保险的“处女地”上精耕细作。
五年间,中邮保险坚持“产品有内容、服务跟得上”。面对点多面广的客户,不断完善“经营重心下沉,服务端口前移”的运营模式和“三线并举”的前端营销服务体系,搭建集核心业务系统、财务系统、监控系统、呼叫中心于一体的实时信息交互管理系统,将保险服务快速贯穿到市县和乡镇,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广覆盖、快响应、深拓展”。
五年间,中邮保险强化风险控制,创造性地提出“联动管控”的管理思路:在内部,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垂直独立审计体系,掌握快速诊断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方法,厘清前、中、后台管理职责,提升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能力;在外部,加强与邮政、邮储银行的三方联动,在合规管理、风险防范上加强协调,同时强化业务质量监督与检查,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打造制度和科技的双重“防火墙”。
“面对行业转型和同业竞争的复杂形势,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定力和敏锐的意识,不断夯实价值成长的发展战略和管理体系,坚决守住各个环节的风险底线。”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邮保险董事长刘明光深有体会的说。
2009年9月9日,中邮保险以向三位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农民工赠送保险的形式,宣告它的诞生。此后,每个周年纪念日,中邮保险人不搞庆典、不设欢宴,而是细细梳理过去一年的经验得失,静静浏览各地汇集的民众反馈。
“中邮诚天下,保险惠万家”,“中邮保险,相伴永久”,“传承百年邮政,爱心守护终身”……五年间,星星之火展开燎原之势,百姓口碑渐成强力品牌。面向社会征集的近6000条宣传语,承载着民众对这家企业的信任与托付,更印证着它一路走来的付出与收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五年间,正是立足国情、心系“三农”的定位,引领中邮保险在薪火相传的百年邮路上,开辟了无可借鉴、难以复制的创业之路。
正是俯下身去、服务人民的理想,推动中邮保险在竞争激烈的保险领域内,奔跑在路基坚实、风景独好的发展大道上。
如今,获得海外投资许可的中邮保险站在新的起点上,倍感转型的压力与动力。
新“国十条”提出,要“打造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
“中邮保险作为中国特色邮政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李国华总经理掷地有声地说。
五年间,正是一种积淀深厚、思路清晰的选择,成就了中邮保险追求卓越的企业品质——“以优良的邮政传统育人,以专业的保险理念塑人,以和谐的企业文化融人。”
五年间,正是一群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创业者,迸发出业界惊叹、社会称道的无穷力量——“中邮保险人有信心也有能力致力于长期型、稳定型的可持续发展,续写百年邮政的金字招牌,不负人民群众的信赖支持。”
梦想,仍在远方,视野,更加开阔。中邮保险人,已经再度出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