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称9月CPI涨幅约降至1.6% 创出年内新低
- 发布时间:2014-10-10 08:29:00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姚慧婷
综合多家机构预测,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在1.5%至1.6%之间,较8月再次下跌并创出年内新低。专家称,再次走低的数据意味着年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基本消除。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根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进入2014年9月以来,食品价格运行总体平稳。初步判断2014年9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5-1.7%左右,取中值为1.6%。
唐建伟进一步说,近两个月CPI同比的持续回落主要是受到翘尾因素回落的带动,考虑到四季度翘尾因素都在低位,影响C PI同比的关键要看新涨价因素的波动。而从目前来看,猪肉价格同比仍是负增长,年内难有趋势性上升。虽然有干旱天气影响,但国内粮食价格总体运行平稳,没有明显波动。因此,在经济增速运行缓中趋稳的背景下,四季度CPI同比的新涨价因素不会出现明显上升。预计下半年CPI同比增速将小幅回调至2.1%左右,全年CPI涨幅约为2.2%。
第一创业证券同样预测9月CPI同比上涨1.6%。研究员李怀军表示,进入2014年以来,CPI同比最高2.5%,最低1.8%,9月更是将创出新低。可以说,CPI同比已经进入2%左右低位徘徊的“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相对应,物价的新常态最明显的特征是物价的周期性波动变得不明显了。
其它机构预测也大致相同。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称,伴随猪肉价格的高位回落,物价压力完全释放。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也说:“9月的CPI可能放缓至同比上升1.5%,低于8月的2.0%,部分是由于基数效应造成的。第四季度的CPI可能将在2%以下。”
有学者提醒,通货膨胀的压力虽然年内已经基本消除,但也不容忽视。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对记者说,如果我们严格地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似乎并不明显。但是不能简单从数据统计来解释这个现象,真正的问题是它的成因非常复杂,包括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中的成本上升和对国外原材料的依赖等。这些因素都是结构性的和深层次的,短期里靠宏观政策解决不了,所以整个社会从政府到居民对通胀预期值的担心程度都比较高。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周景彤认为,有两个苗头性问题需要关注。一是物价实际涨幅并未降低。如8月CPI上涨2%中,剔除翘尾因素,新涨价因素为0.9%,比7月份还增加了0 .2个百分点;剔除食品价格之后的非食品价格比较平稳,并未明显走低。二是猪肉等价格环比涨幅扩大。受辽宁、河南等粮食主产区天气干旱,饲料、人工成本等上涨影响,近期肉禽价格环比出现明显上涨。8月肉禽及其制品环比涨幅达2.3%,比上月扩大了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环比上涨了5 .1个百分点,创20个月以来的次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