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 博鳌提供“软”助力
- 发布时间:2015-03-25 14:5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姚慧婷
走过十几年发展历程的博鳌亚洲论坛,一路通过推动经贸合作为各国和地区间的关系发展、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提供了“硬”支撑;近些年又日益注重发挥人文交流的作用,为亚洲及周边官产学界提供一个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为迈向命运共同体提供“软”助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亚洲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外部性问题不断增多,亚洲一体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增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追求更广领域、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的共同发展,构筑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携手迈向新未来,成为亚洲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这也正是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的主题。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近年来,中国加大了“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推动力度。在此过程中,人文交流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挥着桥梁和引领作用,促进亚洲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夯实国家间经贸合作的民意基础。人文交流在国际交往中的“软”助力角色,引起广泛关注。
本届年会亦对文化、宗教及艺术等人文交流方面的议题颇为重视,这一新动向在细微之处多有体现。
首先,首次设立如何发挥宗教积极作用主题的分论坛引人注目。在即将举行的年会上,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界人士将相聚一堂,以期“中道圆融:凝聚善愿的力量”。
“博鳌亚洲论坛的议题设置一直与国家大战略相配合。此次首设宗教板块,希望通过探讨研究,让宗教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高占福告诉中新社记者。
高占福指出,从历史上来看,古丝绸之路不单是经济走廊,也是文化和宗教走廊,是多民族交往和融合的走廊。“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重新将古代的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串联起来,有助于唤醒沿线各国与中国和平交往的历史记忆。“一带一路”沿途经过多个信仰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的国家和地区,只有加强宗教文化交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才能有效增进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共识。
其次,设置分论坛探讨“世界文化艺术的未来”是一大亮点。
珍藏于世界各博物馆的文化艺术品承载着人类的美好记忆,展现了人类对美的共同追求。艺术审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柱。该论坛将广邀世界主要博物馆馆长、基金会领导人和文化大家,深入探讨在商业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世界文化艺术的对话交流,加强审美的教育与实践,建立21世纪文化艺术的丝绸之路,守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此外,面对环境、资源约束,疾病的流行,本届年会对人的生存状态,乃至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更超越往届。
41场分论坛中,高朋满座、脑力激荡,将围绕食品安全国际共治、水安全与土壤污染、雾霾与健康、病毒与人类、智能医疗与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未来、中医药的国际化等方面展开多场专题讨论。这些议题贴近民生,关乎未来,均需人类共同应对。可以想见,这一系列探讨,对改善生活质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守望好人类共同的家园均有助益。
十几年来,博鳌亚洲论坛的议题不断扩展,内涵不断深化,从更关注“财运”到更关注“命运”,让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并进。期待本届年会凝聚更多新的共识,为亚洲走向美好未来、凝聚成命运共同体提供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