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杰详解兴业银行转型:七个方面打造核心业务
- 发布时间:2015-04-28 22:41:06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胡爱善
中国网财经4月28日讯 27日兴业银行披露2014年度暨2015一季度业绩报告。截至2014年末,兴业银行全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71.38亿元,同比增长14.38%;同业核心负债达8,743亿元,同比增长107%。与此同时,兴业银行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90亿元,同比增长10.68%。李仁杰行长在业绩发布会上分享兴业银行在2014年的经营特点以及2015年的总体经营思路。他透露,兴业银行将在七个方面努力打造核心业务,并成为未来银行转型的主要方向。
李仁杰说,去年以来,兴业银行大体上是围绕着以下三个主线来开展工作的。
第一个主线是:“稳增长、调结构、保安全”。银行的经营应该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即“三期叠加”。为此,我们首先思考,从银行经营上来讲,“资产安全”的关键点在哪里?“风险点”在哪里?我们认为在“三期叠加”的状况下,“风险点”主要是集中在生产流通领域,特别是传统制造业。而“相对安全点”又在哪里?
早在2013年底,我们判断中国经济如果进入调整期,增长速度下滑,那么无风险收益率一定会调整。因此,我们抓住了市场机遇,投资了一批利率债,这一部分的利率债在2014年为本行盈利做出了很大贡献,初步测算,这批表内的利率债加上表外代客理财资产,总共浮盈约100亿,这部分资产在2015年还将为本行贡献利润。
其次,我们认为,中国的政府是强有力的政府、是有资源的政府,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不应被过度夸大。中国的城镇化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必然的,比如现在说的“一带一路”,我们认为这一块的风险恰恰是最小的。我们表内表外的政府融资平台资产总的规模大数约1万亿,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分不良。包括去年年底,我们把握市场机会,又集中增持了一批这类资产。2015年,政策已经非常明朗,特别是确认纳入国家登记的地方政府债务,我们认为是很安全的。
再次,本行资产中还有一大类是同业资产、同业投资。去年,监管部门对同业业务的开展提出规范要求。我们认为在经济下行时期,规范性要求有助于这一类的资产质量稳定。经过去年的努力,到现在,无论是同业负债,还是同业资产,我们基本实现了稳增长。同业负债结构更加优化,存款类机构的同业负债减少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负债在增加,也就是说稳定的同业负债在稳步增长,成为兴业银行负债很重要的支撑力量。
此外,我们还有一类地产相关资产。众所周知,兴业银行从05、06年开始对地产的介入比较多,也分享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红利。但是这几年我们对地产是总体审慎的,在总行层面建立了白名单制度,在各区域都对开发商有明确的要求。到目前为止,经过总行审批的房地产贷款以及按揭贷款总体情况非常好,属于优质资产。
总的来说,过去几年,特别是去年,我们基本规避了大的产业风险,比如说光伏、造船等行业我们基本上没有介入。我们在传统业务方面,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并没有搞市场占比的强制要求或者“压任务”。而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行制宜。包括小微贷款,能做多少是多少,有能力就做,没有能力也不要勉强。
所以,经过这些努力,2014年我们资产规模和利润都有两位数的增长。当然,也出现了一定的资产质量压力,不良贷款率在上升。但总的来讲,我们在经济下行期,尽量控制压缩传统信贷业务领域的比重,而在这些领域,我们力争使我们的资产质量好于同业平均水平。由于我们传统信贷业务占整体业务的比重较低,我们有信心做到总体资产质量跑赢大市。而对于存在风险隐患的部分业务,我们这几年尽量积极处理和暴露。我们无论是拨贷比还是拨备覆盖率,在同业中都是好的。
金融服务于经济,兴业银行立足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包括“一路一带”、自贸区建设、京津冀发展以及福建区域经济的赶超等。比如自贸区建设,我们在上海、福建、广东、天津自贸区都有分支机构。上周,李总理在视察福建的时候也视察了兴业银行的自贸区分行,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期待和鼓励。
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方面,我们也会积极参与。例如“互联网+”、新能源、健康产业、“工业4.0”等等,都将是我们的业务重点。
去年,我们的规模和利润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今年,考虑到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董事会制定的利润增长目标是5.9%,希望通过全行的努力,最后的结果要比计划任务更好。
第二条主线是:银行业务的转型。这些年我们感受到了金融改革的深化,比如说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要比大家预计的更快。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仅仅固守传统的存贷业务,今后的路将越走越窄。虽然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存贷利差、息差都还不错;但若从长远看,新增业务的存贷利差、息差都会收窄。而且从大的方向讲,过去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今后直接融资的比重将不断上升,银行如何去满足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变“危”为“机”,这就要看银行转型的准备工作做是否充分。
我们认识到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商业银行投行化,投行业务资管化”。如何适应这种大趋势?我们前几年就提出,打造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管理的内部运作架构、流程和文化。
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目前基本上形成了银行集团的架构。在银行下我们有若干个子公司,有租赁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等。特别是信托公司,实际上就是一个金融投资平台。
因此这几年我们在内部的架构、业务流程、体制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准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应该说也初见成效。比如直接融资业务,在银行能做的债券发行承销方面,兴业银行连续三年都保持着股份制银行的第一名;比如说托管业务规模,到去年年底已经达到了4.7万亿。托管业务不仅带来了40多亿的中间业务收入,实际还带来了低成本资金。
我们认真思考银行未来的转型方向,要做到轻资本、轻资产,要在未来银行转型过程中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因此,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培育我们的核心业务群。现在已经明确了,我们将在七个方面努力打造我们的核心业务。
第一,城镇化金融。无论是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未来的机会还很大。兴业银行这些年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也培育了队伍。在新常态下,我们努力把它打造成核心竞争力。
第二,环境金融。工业经济的发展相应带来环境问题,现在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污染,必然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通过多年努力和积累,兴业银行在品牌、制度、人才、产品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国内自己的环境金融品牌,我们还是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境内唯一一家赤道银行。
第三,养老金融。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是一个大问题。因此我们这几年努力培育我们的养老金融。在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是非常薄弱的,这几年保险公司做了一些努力,但是我们认为银行的服务手段更多。因此,我们把养老金融作为我们的第三个核心业务。
第四,同业服务金融。兴业银行经过多年努力,为中小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服务,成为一项业务特色。目前来看,我们培育了较为庞大的客户群体。在这一方面,我们仍然要将它做大做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国家倡导的普惠金融理念。
第五,资产管理的投资与托管服务。金融的结构在发生变化,间接融资比重下降、直接融资比重上升,投行、资管、财富管理在蓬勃发展。兴业银行目前初步已经有了一些平台,比如信托、基金,未来我们也考虑要让部分的业务更加独立,公司化运作,更好地理顺关系,形成更强的协同效应。
第六,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服务。资本市场在蓬勃发展,兴业银行也要适应这个新变化和新趋势。我们要通过综合服务工具去满足客户群体日益变化与增长的需求。目前来看,我们在债券市场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是承销发行,还是二级市场的做市交易,已经进入了第一梯队。着眼未来,我们也要积极介入财务顾问、企业重组并购、甚至IPO市场。银行的业务模式将从过去简单的债务式向权益式延伸,提供客户所需要的综合性服务。
第七,交易银行。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支付结算的工具。过去银行在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创新意识不如一些互联网企业和第三方支付企业,我们在这方面要奋起直追,把银行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我们的转型业务建立了七个方面的核心业务群,每一位副行长都领衔推动若干个核心业务群的打造和建设,希望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可以成为兴业银行业务的品牌。
第三条主线是:打好基础,立足长远,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首先是做好合规建设和制度完善。越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案件越多,监管部门对金融部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这方面应该作为当前兴业银行最基础、最首要的任务。
第二,未来的发展很需要IT系统的支持,所以这两年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了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希望新系统上线之后,可以为我们的业务综合化发展和更加市场化运作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加强研究工作,使银行更加智慧,使银行业务更有前瞻性。过去兴业银行在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也小有收获。我们打算在新的一年里要把研究的力量整合,把它市场化运作,为兴业银行长远发展提供智慧支持。这方面的研究不局限于宏观,还要考虑到微观以及现有数据资产的整理、挖掘和运用。
第四,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确实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机遇,对中国金融业也是一个新的考验,在这个考验面前我们要努力有所作为。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的金融有一些区别,比如强调“人人参与”的创新文化,高效运营的体系,合理资源配置的机制,以及更符合企业成长规律的考核和利益分配。我们也在积极构思与准备,希望在这一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第五,我们也适度考虑了低成本的网点扩张,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社区银行建设。这些社区银行和我们的小微金融、养老金融是有机结合的。今年,我们还要继续稳妥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