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财经 > 新闻 > 正文

字号:  

李总理的“新行动宣言”

  • 发布时间:2014-09-11 01:00: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张茉楠  责任编辑:孙业文

  10日,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主旨演讲再次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书”和“新行动宣言”。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打破制度约束,解放、活跃生产力,以“制度红利”替代“政策红利”的过程,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动力依然来自于改革创新。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放缓、转型换挡、结构优化、全面提质”的新常态时期。在中国经济增长温和放缓的同时,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一是经济增速回调过程中就业保持稳定。去年中国新增1300万个就业岗位,远超其1000万的预定目标,截至8月,城镇新增就业已接近1000万的全年目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大大增强。二是企业经营并未随G D P增速下降出现大范围亏损,经济增长韧性有所提高。三是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在生产领域,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明显好于传统制造业;在消费领域,网购、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增势明显。在投资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明显高于工业平均投资增速。今年上半年三产占G D P的比重是46.6%,增速持续快于工业,占G DP比重继续提高。中国东部沿海许多地区基本完成工业化,需要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这些新的结构性变化都在持续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

  2014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到第36个年头,在过去的35年里,中国完成了两次历史性转变。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于1998年完成从低收入穷国到下中等收入国家起点的转变。2010年,又一次实现了从下中等收入国家到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并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发展阶段。在这种“新常态”之下要有两大发展目标:一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进入高等收入发展阶段;二是通过改革创新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形成内生性增长机制。

  新常态只是新转型和新改革的开始,保持新常态的增长稳定、运行高效仍是当下非常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新一届政府的创新宏观调控,来自于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思维定式的转化。一年多来,新一届政府把固定规则与相机抉择结合起来,把短期调控与中长期增长结合起来,把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结合起来,把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底线思维+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存量调整”构成了创新宏观调控的政策框架。在政策导向和政策运用上,减少“后遗症”,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喷灌”、“滴灌”,注重精准发力,定向施策,直击结构“靶心”,向结构调整要动力。

  然而,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促进中国经济向“新常态”平稳过渡,只是短期目标。长期看,制度变革所催生的国家竞争优势最为稳定,也最为持久。归根结底,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量因素是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来提高效率,而这必然依靠“简政放权”和市场化力量。要尽快推动资源品价格改革,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和市场活力,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服务业等领域,打破条块分割、市场分割,以及“多轨制”现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才能让中国经济更富弹性,更有效率,更具公平。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