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理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 发布时间:2014-11-05 14:04:34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曹慧敏
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3年国内保理业务量已达5219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国内保理4078亿美元,占比78%;国际保理1141亿美元,占比22%。
所谓保理业务,是指以债权人转让其应收账款为前提,集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坏账担保及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过程中,摆脱传统银行信贷模式下过分依赖抵押的困境。
“今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之年,保理业务在业务规模上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为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保理业务未来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由于保理业务基于企业间的赊销贸易背景开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也就更为直接的面临着企业应收账款违约的巨大压力。”中银协保理委员会主任、浦发银行副行长冀光恒说。
今年以来,这些压力已经体现在银行保理业务的数据上。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国内保理业务量1.07万亿元,同比下降12.84%,国际保理业务量合计536.27亿美元,同比下降9.77%。
此外,随着保理业务的快速发展,一些系统性的新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制约着业务发展的进一步提升。
“我国保理业务的法律基础主要是通过合同法、民法通则、物权法中的相关债权让与条款来规范的,相关法律、法规的针对性不强,不够清晰,使得在发生合同纠纷的仲裁、诉讼时,难以保障业务参与各方的权益。”冀光恒表示。
企业对保理业务的认知有限也制约着业务发展。冀光恒指出,社会征信体系作为保理业务的重要辅助体系,目前在我国还尚不完善,开办保理业务的银行难以取得非上市企业的公开财务信息,无法对本行客户以外的企业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估;银行难以确认应收账款的真实性,业内已经发生了多起贸易背景虚假、合同诈骗等风险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保理业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尽快建立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换和沟通机制,进一步推动保理业务的健康发展。”冀光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