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中国经济存高达1万亿美元坏账?专家:是健康的

  • 发布时间:2016-05-06 09:03:2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潘雯

  一季度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让全世界松了一口气。可是仍有一些人表示质疑,这一次,他们将“放大镜”转向债务问题。日前,有外国机构分析师撰文称,如今中国经济存在着高达1万亿美元的坏账,除非这种恶性循环被打破,否则金融危机或者至少是经济大幅下滑将会成为无法避免的结果。对此,专家指出,债务乃至坏账都是经济体正常运行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如果进一步考虑到中国还有庞大的资产项和增值收益,中国的“资产负债表”其实是健康的,不应该简单、片面地放大甚至炒作债务本身。

  债务风险辩证看

  在人的皮肤上,最外面一层叫做“角质层”。它由已经死亡的细胞构成,既是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体现,也可以保护皮下组织免受感染。不过,如果仅看到显微镜下角质层的死细胞就据此判断整个生命肌体不健康,则显然难逃以偏概全之嫌。

  分析债务和经济的关系时亦同此理。“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发展时期往往依靠大量投资来驱动,因此形成较大的债务存量是正常现象。值得注意的是,看待中国债务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标准,用GDP和税收作比来衡量债务风险。事实上,举债后形成的庞大资产项不容忽视,因为这些资产不仅可以带来现金流,而且会有资本增值收益。这也是中国的独特之处。”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在穆迪董事总经理阿特西·谢斯看来,虽然中国高水平的债务构成一定风险,但不会引发全球经济危机。阿特西·谢斯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十分强劲,且债务大部分是基于国内储蓄的内债,因此中国当局有能力控制债务问题并稳定经济巨轮。

  经济升级脚步紧

  那么,“中国坏账”究竟有多大风险呢?麦格理证券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日前表示,尽管近年来中国债务上升很快,企业债务存在较大隐患,但短期内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较低。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转型阵痛期,部分行业、企业的债务问题确实比较突出。但按照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短时间内也难以将债务水平大幅降低。只要我们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内就行。”丛屹强调,目前很多人在观察中国经济时往往陷入“传统思维”“总量思维”或“两分法”之中,只看到中国经济转型之中的阵痛,而忽视了整体向好的大趋势以及新业态、新经济快速发展的其他事实。

  以最新公布的一季度工业数据为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态势的迹象十分明显。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2%,快于整体工业增速3.4个百分点;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8.6%;轻工、纺织行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13.3%和6.4%;有色金属行业、石化行业在下游行业的拉动下,增加值同比增长9.4%和7.9%;互联网等新经济加速发展,电信业务总量增长45%,移动数据总消费同比增长1.3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局局长李昌镛指出,中国经济不可能永远保持10%的增速,因为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财富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增速自然应当放慢,即出现“收敛效应”。他说,中国经济增速到2020年时可能在6%左右,但这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是相当高的增速,在全球范围内也仍将是处于领先地位。可以预期,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慢,但却是经济调整到更可持续状态的一个自然结果。

  “坐井观天”难赚钱

  退一万步讲,即使简单套用西方国家标准来衡量,“中国坏账”的问题实际上也并不突出。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债务规模与GDP之比为249%,而政府债务与GDP之比为44%,总体仍属可控状态。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肖炼表示,从2000年到2015年,全球经济都是在债务的基础上发展的,债务基本是GDP的3倍以上,部分发达国家甚至是3.8倍,相比之下中国的外债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最低的。同时,中国GDP的增速还在全球排第二位,购买力则是世界第一。可以说,中国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比其他国家多。

  观察人士指出,转型升级中的中国经济确实有一些“痛点”,但“亮点”也不少,而且日益增多。如果只见“旧”而不看“新”,只观“表”而无视“里”,并据此为中国经济“下定义”“贴标签”,那么这不是对中国国情和发展历程缺乏基本了解,就是借“坐井观天”式的唱空中国来从相关市场中牟利。不过,以当今中国经济的体量、趋势和开放程度,片面的观点恐难成为任何市场的主流,更遑论借机谋求意外之财了。

  “我们不能总把视线聚焦在金融市场,而是要更多关注实体经济。经济体的转型肯定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相对波折的过程。比如淘汰落后产能,就要考虑到职工的安置问题;再如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也要结合项目实际循序渐进。其实,中国经济在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等方面的产业升级非常快,这些都将为化解债务风险提供契机。”丛屹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