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中国制造业创造性变革在路上 内生性繁荣犹可期待

  • 发布时间:2016-03-15 07:19:45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中国现代产业新体系是什么样子?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命题,在两会代表委员中激起重重回响。

  “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这是“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目标,并以“三条主线”作为路径: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三条主线’契合时势”。在代表委员眼中,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构建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已刻不容缓。而贯穿构建过程,需要的正是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提出,中国的制造企业应提升产品技术、工业化水平、全球品牌和渠道、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核心能力。“中国制造+互联网”是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认为,当前我国工业软件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研发能力和产业化程度较弱、核心技术缺少自主性和市场话语权等问题,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碎片化现象严重。建议以IT创新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从大数据云计算,到人工智能新能源车,再到精准医疗虚拟现实……新技术、新产业画卷的渐次展开,在代表委员看来,正是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征程的开始。

  “中国制造”走上创造性变革

  曾经誉满全球的“中国制造”,近年在消费者对优质、智能、个性化商品的需求面前遭遇捉襟见肘般的尴尬。

  有数据表明,2015年中国人海外消费了1045亿美元,大到电器,小到指甲刀、牙膏,无一不出现在国人海淘的篮子中,国人海淘的现象直指中国制造业的痛点——有消费需求,却满足不了。

  “这是长期忽视提升消费品品质、转型升级等供给要求导致的问题,中国制造未来必须求新求变,向中高端升级。”来自制造业的一些代表认为。

  中国制造走向中高端,也已是决策的目标。“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对记者说,“中国制造+互联网”是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的制造企业应提升产品技术、工业化水平、全球品牌和渠道、互联网应用和服务这4项“核心能力”。

  “中国和美国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最完善、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在这方面中国企业比欧洲、日本和韩国企业都有优势。”李东生相信,只要中国企业脚踏实地地积累创新,成为世界一线企业并非遥不可及。再用10至15年,中国企业大多数行业技术能力将进入全球第一阵营。

  与李东生不谋而合,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建议,以IT创新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他认为,突破软件公共核心技术,加速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支撑能力,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先决条件。建议加快培育壮大一批IT龙头企业,集中突破智能制造支撑软件的公共核心技术,并牵头整合协同制造核心资源,创新智能制造生产服务模式,在“中国制造+互联网”上尽快取得突破。

  除互联网及IT技术外,中国制造业因长期处于生产链条中的“加工制造”环节,对于产品的前期研发和后期的品牌销售却都存在着短板,这一问题可从国人到日本买马桶盖事件中窥见一斑。明明是中国制造,却要去日本购买,近在眼前的产品却无人问津,这背后就隐匿着制造业在科技研发和品牌塑造方面被忽视的原因。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周云杰说,“中国制造不要单纯地追求智能制造方面,要以品牌为核心来推动制造的发展。只有以品牌为核心,中国制造才能有更大的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告诉记者,她曾做过一个实验,把品牌去掉,让国产电饭煲与国外产品同台竞技,结果中国货胜出。从中可以看出,在制造业的竞争环节,品牌塑造必不可少,只有当中国品牌享誉世界之时,中国才算得上从制造大国迈入了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走出尴尬,还可以从“德国制造”吸取养分。

  高品质的德国制造早已作为德国的一张世界名片深入人心。德国制造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是注重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

  而“工匠精神”一词也写上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中国制造”的新追求。一些企业家代表委员告诉记者,这种代表专注、精确、注重产品品质的职业精神,正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它们正通过激励、制度、文化等将其烙入产品基因中。

  中国制造业的“创造性变革”已在路上,“内生性繁荣”犹可期待。

  新科技正在改变生活

  这几天,全球媒体、产业界最为瞩目的事件,是曾经击败过欧洲围棋冠军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与韩国围棋冠军李世石的交战,因为其结果对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未来,都极具象征意义。

  近年来,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速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新科技产业未来已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培育人工智能等成为新增长点。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五年战略规划中提及人工智能。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总裁刘庆峰对记者说,人工智能大规模的应用就在这3到5年。拓墣产业研究所近日发布报告预测,2015年以企业为主的人工智能系统市场价值接近2亿美元,到2020年将可达20亿美元以上,五年之间成长倍数高达10倍。

  不仅是人工智能,“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对新兴产业提出了通盘战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瞄准技术前沿,把握产业变革方向,围绕重点领域,优化政策组合,拓展新兴产业增长空间,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构建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完善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如新能源汽车。3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人民大会堂说,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成长期,产业发展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预计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将迎来一倍以上增长。

  苗圩说,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两个瓶颈:一是产品端,我们需要集中攻克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产品的性能、可靠性、行驶里程、寿命等难题;第二是应用端,加速社会上充电设施的建设。政府有积极性来推动这两方面发展,工信部已做好安排,以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好地发展。

  甚至对最新最热的虚拟现实,“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也有提及,而政府工作报告则重点提出,壮大网络信息、智能家居、个性时尚等新兴消费。鼓励线上线下互动,推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

  未来,虚拟现实将更深入地涉及全产业上下游各细分环节——如基于三维GIS的数字城市、数字国土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工程的一部分;针对工业辅助设计的虚拟装配、产品三维化设计等在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中国的工厂、车间。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沁平对记者说,2016年将成为虚拟现实技术元年,VR产业正迎来春天。预计2020年VR设备出货量在820万台,用户数量将超过2500万人。

  “现代产业新体系的蓝图已经绘就,各参与方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去推动。”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说,高端制造、新兴产业、优质高效的服务业也是世界各国抢占的热点产业,我们面临的态势就是不进则退。

  “在美国经济发展历史上,其产业结构升级也有类似我们的逻辑主线。”长江养老保险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这样评价“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的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的“三条主线”。

  “互联网热潮”为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带来了十年繁荣,创造了大量高科技就业机会。在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互联网产业辉煌的前景为美国市场引来八方资本流入,内生性的繁荣预期带动了就业,推动了经济,引领内外部更多资本增量进入实体和金融市场,从而带动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张。

  中国如何从中借鉴经验?对此,俞平康认为,从资本投入的角度来看,可行的途径就是依靠政府力量重点支持某些行业,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事实上,“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已有擘画: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领域,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即将审议通过,一系列构建新产业体系的行动也启动在即。可以预见,在产业结构转型、经济筑底调整过程中,传统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分化愈发严重。落后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将被淘汰,新的生产力将取而代之,科技创新将改变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中国也必将迎来全产业的复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