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三 我国保险大时代开启

  • 发布时间:2016-02-26 23:22:1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李春晖

  一组“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公益广告,传播到千家万户!在极具生活气息的镜头背后,是一个行业的逆势发展,砥砺前行。

  在过去1年时间里,央视新闻联播20多次聚焦保险业;李克强总理在不同场合,6次专门谈及保险话题。

  更多的变化,始于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十条”。明确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保险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中国保险业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2015年,保险业增速达到20%,比2012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的一年。当年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1718万亿元,赔款与给付8674.1亿元,同比增长20.2%;保险公司利润2824亿元,同比增长38%,再创历史新高,是2012年的6.4倍;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三年来,我国保险市场规模先后超过德国、法国、英国,从全球第6跃居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15年我国保险业增长对全球贡献度达30%左右,居全球第1位。

  资本的嗅觉最灵敏。曾几何时,保险公司受困股东资金不到位,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引发种种难言尴尬。忽然间,保险成为资本的宠儿。2015年已经有50家公司获得增资,超千亿资金净流入保险行业。2015年资本金总量1.6万亿元,是2012年的2倍。保险公司总体偿付能力充足率296%,远高于100%的警戒线。从“吸睛”到“吸金”,保险业在资本市场上越来越有底气。

  一场更为深刻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革扑面而来。号角声中,中国保险大时代已经开启。

  大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

  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成为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划时代变革为保险业发展提供广阔舞台和空间。

  长期以来,追求保费规模几乎是所有保险公司共同的选择。保险公司在手段上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野蛮生长过程中,必然给行业造成伤害。

  2012年,上任不久的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严厉指出行业顽疾:当前保险业声誉不佳、形象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三个不认同”。一是消费者不认同、二是从业人员不认同、三是社会不认同。

  2012年下半年,项俊波给中央提交了近1.67万字的报告,对当前保险行业的认识和未来发展的考量,引起中央有关领导的重视。2014年,又提交了4万字的关于保险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2014年8月13日,“新国十条”落地。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之后,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建议7处提到保险。这在保险业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保险,成为各部委和地方政府政策工具箱中的热门选项。保监会先后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卫计委、农业部等28个部委出台了促进大病保险、健康保险、信用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等领域发展的43个政策性文件,与26个地方政府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并在深圳、宁波等6个地方建立了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全国 35个省、市出台了促进保险业发展的文件。“新国十条”使得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的力度空前提升,翻开了保险业走向腾飞的历史新篇章。

  深改革 释放政策红利

  改革一词,来源于“胡服骑射”。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保险行业按照“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增强行业发展动力。

  在陆家嘴论坛上,项俊波一番讲话表现出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他说:“目前保险业还存在着服务面不宽、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不相适应,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激发行业的内在活力,不断地推进保险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未来的10到20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只有通过改革”。

  改革意味着利益的割舍,对很多人而言,就是革自己的命!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和担当意识,改革难言可持续。

  2016年初,项俊波指出:“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基本建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人身保险费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连续出台资金运用监管政策,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和比例限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保险市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保险产品定价权、资金运营主导权还给市场成为改革重头戏。产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实现双向互动。

  2015年,保监会分两批推进黑龙江等18个地区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实现了车险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双赢”。截至2015年底,首批6个试点地区消费者车均保费较改革前下降7.7%,保险公司车险综合成本率下降2.7个百分点。“两降”的背后,是保险业的管理能力的自我提升,也是改革惠及民生的经典范本。保监会将在总结前期试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稳步加快商业车险市场化进程,力争在2016年6月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商业车险改革。

  同时,人身险方面,按照“普通型、万能型、分红型”三步走的路径完成了费率市场化改革,放开了已持续执行14年的2.5%的利率上限限制,增强了企业自主经营动力,使不同市场主体经营能力的差距显性化,极大地解放了保险生产力,推动人身保险业务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从2012年开始,保监会连续出台一系列保险资金运用改革新政,把投资主动权交还市场主体。包括:扩大保险资金运用范围,进一步拓宽保险投资领域。目前,保险机构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投资领域最为丰富的金融机构之一,保险资金成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全能选手”;建立了以保险资产分类为基础、多层次比例监管为手段、差异化监管为补充、动态调整机制为保障的比例监管新体系;改革资管产品发行制度。将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发行方式由备案制改为注册制,授权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负责具体注册工作,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发行效率显著提升。截至2015年底,注册规模已达1.3万亿。

  毋庸置疑,保险业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在金融业继续保持领先,实现了保险业运行机制和市场体系的国际接轨。

  记者拿到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后,当年保费收入突破千亿大关,达到了1214亿元,创历史新高。受益于费率改革,2014年普通型人身保险实现保费同比增长265%,2015年普通型人身保险继续保持增速,实现56.6%的高速增长。2015年万能险费率改革后,万能型人身保险规模保费收入达6768.2亿元,同比增长97.8%。

  2015年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7803.6亿元,同比增长45.6%,平均收益率7.56%,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好水平。

  放开手脚的险资在资本市场上大显身手。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7月19日-2016年1月18日,保险资金共举牌股票40次,涉及上市公司32家。相对集中频繁举牌,让市场各方侧目,成为媒体热门话题,背后其实是保险机构实力的增强,投资策略的转变。市场,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一切。

  除此以外,2014年以来,险资纷纷扬帆出海大手笔“海淘”,配资海外资产。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告诉记者,在保险资金寻求资产配置的“分散化”、“安全垫”和“高效能”的过程中,全球化配置将会持续增加。

  截至2015年9月末,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为319.0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29.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75%,比年初的1.44%提高了0.31个百分点,与15%的监管比例上限距离尚远。从未来看,海外投资将是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

  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要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提升监管“警示线”,改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倒逼保险机构增强责任与风险防范意识。

  针对影响保险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保监会对一些牵涉面广、情况复杂、过去长期难以下决心改革的领域进行了坚决的改革。行政审批事项从36项大幅精简为18项。同时,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符合国情、国际可比的新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和一套多层次、多渠道的市场退出机制,终结多年来我国保险市场存在的差而不倒、乱而不倒的现象,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强基础 着力长远发展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只有奠定了牢固基础,后续发展才可能实现可持续。

  我国保险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欠账。比如,行业的风险数据库建设、信息化建设、信用体系建设都比较落后。这几年,针对保险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保监会从战略高度来谋划行业的基础建设。

  紧盯行业基础建设的“短板”和“软肋”,筑牢保险业快速稳健发展的“高速路”。

  经国务院批准,保监会专门成立了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提升行业数据采集、分析和使用能力,构建“一站式、智能化”的保险监管信息公共服务系统。

  国际保险监管组织普遍反映,这几年是中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最快的时期,为中国保险监管走向大数据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媒体称,中国版劳合社来了,意指采用会员制的上海保交所筹建方案不日将宣布。

  来自保监会权威信息显示,为促进保险市场要素有序高效配置,上海保险交易所已获国务院批准,将成为上海保险资金运用中心、区域性再保险中心和国际航运保险中心的重要支撑平台。

  信用基础建设更是体系中软实力建设工程。据悉,保监会将围绕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积极推进保险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保险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共享。积极运用社会征信系统、公开评级机构和保险业信息平台,建立保险业信用评价体系。

  基础的夯实,让未来保险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新的腾飞成为可能。政府治理方式的现代化,国民广泛的养老、健康、医疗等需求,给保险业发展无限的想象空间。

  对中国保险业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