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万亿地方债置换下半场博弈升级 银行盈利压力上升

  • 发布时间:2015-10-14 01:00:07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李春晖

  地方债置换进入下半场。《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目前地方债置换额度完成了两万亿元左右,相比3.2万亿元的目标还差一段距离,而商业银行置换积极性并不高涨。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有些地区出台了允许商业银行以地方债作质押获取财政存款的措施,但信贷投放选择面变窄,高收益的资产配置渠道也难找,这些都制约了银行获得资金流动性的动力,同时,在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下,银行综合负债成本攀升,如此一来,银行盈利压力背后的高收益偏好和政府期望降低负债成本之间,博弈进一步升级。

  近日,央行宣布在上海、天津、辽宁等9省(市)推广信贷质押再贷款试点。加之第一批试点的山东、广东两省,则已有11省可开展信贷质押再贷款。早在今年5月,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2015年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将地方政府债券纳入MLF、PSL和正回购操作的质押券范围。

  这意味着,上述11个省市参与地方债置换的银行未来可将地方债通过质押的方式获取央行再贷款,以补充资金流动性。《经济参考报》记者观察到,这11个省市中,湖北、江苏、广东、山东、北京、天津、陕西通过商业银行定向置换地方债的规模较高。

  “允许以地方政府债券为抵押换取流动性,一方面,银行可以利用资产周转率提升抵补置换债低收益率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压低地方债发行收益率也会提升发行人的发行意愿。此外,允许以地方政府债券为抵押换取流动性,银行购买置换债占用现金头寸,挤出其他融资主体的现象将显著缓解。”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

  不过,在中国社科院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看来,现在银行并不缺流动性,而是缺资金配置和投放渠道,地方债纳入到质押品范围也只是完善常备信贷便利机制的一部分,短期内并不会带来太多的追加贷款,对地方债置换的刺激作用也有限。

  今年上半年,市场大约完成了1.4万亿元地方债置换额度,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参与置换总额不足千亿元。有分析人士认为,参与置换的大头仍在地方性银行中,由政府主导推进。

  “过去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利率大约7%左右,而地方债利率不到4%。虽然地方债可质押获得财政存款,但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拿钱也难找到好项目放贷,更何况过去财政存款利率大约1%,但现在有些地方期望财政存款利率上浮。另外,央行再贷款利率约2.1%,银行即便补充了流动资金,也需要把这些资金拿去‘增值’才划算。接下来,银行基本不会主动参与债务置换了。”中部地区某城商行高管坦言。

  在不少银行业内人士看来,在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下,负债成本压力客观存在。

  据市场机构估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表内综合负债成本为2.34%,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的综合负债成本分别为2.06%、3.0%和3.07%。央行研究局副局长王宇认为,一直以来,各省区新发行置换债券并没有客观反映地方政府债券与国债的信用利差及资本占用的区别,这种过低的利率水平已不可持续。

  据了解,从今年8月份开始,地方政府债券与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利差已有上升趋势,地方债公开发行利率平均比国债收益率上浮10个基点,定向置换利率也比国债收益率高50个基点左右。目前,有部分地区3年期地方债利率3.3%左右,10年期利率则为3.6%左右。

  此外,王宇还认为,开展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以来,长期资金来源不足仍然是政府性项目资金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王宇建议,在过渡期内,处理好新老债务转换之间的顺利衔接,逐步纠正地方政府期限错配。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