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托底”中国城镇就业 就业结构同步升级
- 发布时间:2015-04-29 08:15:0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王斌
增速虽缓体量巨大 就业结构同步升级
经济增长“托底”中国城镇就业(市场观察)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今年一季度我国就业情况的数据,统计显示,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一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同比和环比均呈小幅下降态势。分析人士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实属不易,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7%的增速也属中高速,而且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对城镇就业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
1/4时间完成1/3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这意味着在全年1/4的时间内,我们已经完成了整年就业目标的近1/3。据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介绍,为做好就业工作,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不过,从新增就业本身的增长态势来看,一季度新增就业与去年同比减少了20万人,这让今年的就业市场呈现轻微的“供需双降”情况。在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丛亮看来,虽然整体就业形势平稳,但还有一些行业性、局部性的问题仍然存在。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劳动人口供给下降、当前经济形势以及经济结构变化是造成“供需双降”的原因。“从供给看,我国劳动力更替水平早已呈下降趋势,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将日益明显;从需求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速换挡’也影响了一些传统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魏后凯说。
新兴行业广招人才
经济增长动力的切换,必然伴随着就业需求的转型。此前有关部门在广东的调研中就发现,虽然去年当地一些企业进行了规模不小的裁员,但裁掉的员工在一两个月内就被一些新兴行业“招致麾下”。
专家表示,这一“此消彼长”用工现象的背后,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所取得的明显成效。稍早前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新登记注册企业数增长38.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4%,而快递业务量预计增长也将超过46%……
“不难看出,随着资本投入的加大和技术、机器设备的换代升级,很多传统制造业通过‘机器替代人’的方式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电商、游戏等在互联网浪潮之下趁势崛起的新产业以及一些自主创业衍生出的新业态却对就业展现出了相当大的吸纳力。”魏后凯分析,尽管这“一升一降”对当前劳动力总需求的影响还不够清晰,但就业结构上的演变趋势却已经明朗。
仅以陕西为例,今年一季度,陕西全省新登记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吸纳的就业人员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73.24%和41.64%,其中,制造、教育、卫生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等服务行业吸纳就业人员甚至实现200%以上的超高增速。
五项措施促进就业
“微观而言,有工作就意味着有收入,因此就业关乎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从宏观上讲,维持一个较低的失业率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可以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魏后凯表示。
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何继续确保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乃至进一步转好呢?4月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就保障就业进行了研究,会议确定了五项保就业的具体措施:一是将企业吸纳就业税收优惠的人员范围由失业一年以上调整为失业半年以上,同时扩展税收减免政策;二是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改革;三是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并将最高额统一上调为10万元,同时加大财政贴息;四是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对经同意离岗的3年内可保留人事关系;五是核算低保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
“长期来看,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趋势会持续,政府在通过多种手段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也应加强对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关注。”魏后凯建议。(记者 王俊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