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人民日报:宏观经济政策未转向 变动属预调微调

  • 发布时间:2015-04-27 08:44:3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许志峰 成 慧  责任编辑:马艺文

  保持定力不等于固定僵化、自缚手脚、无所作为。小幅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不是强刺激、大放水,而是灵活有效的预调微调。新常态下,宏观调控要保持定力,也应增强活力,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宏观政策没转向

  当前没必要搞强刺激,近期宏观政策变动仍属于预调微调的范围

  降准1个百分点!

  近日,一季度经济数据刚刚公布,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即宣布普降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微博]2008年11月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降准,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从去年11月以来,两次降息、两次降准、财政赤字规模增加……政策面连连“出拳”。据此有观点认为,宏观调控已经转向,形成了事实上的大放水、强刺激。那么,究竟应如何准确地看待这些政策的意图?

  “宏观调控没有转向。”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坦言,总体看,近期宏观政策是温和的、连续的,其变动仍属于预调微调的范围。“已出台的政策并非要让经济重回粗放式增长的老路,而是为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寻求更佳平衡。这恰恰是政策定力的体现。”

  “尽管经济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当前就业情况良好、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没有必要搞强刺激。最近一段时间央行降息、降准主要是防止货币政策被动紧缩,维护货币政策的中性或稳健性。”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

  先看财政政策。2015年预算报告显示,今年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规模都有所增加,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约2.3%,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然而细细分析,从规模上看,目前的财政政策将原有的分散投资打包整合,预算报告中中央基建投资4776亿元,仅比去年增加200亿元;从结构上看,财政政策更多针对实体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与我国调结构、转方式的目标一致。

  再看货币政策。“从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广义货币影响的效果看,今年广义货币M2的预期增长目标为12%左右,也可能略高一些,与2014年相比变化不大。”马骏说,在货币供应量保持连续、稳定的同时,货币政策也需要根据宏观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和变化进行预调微调。

  比如,降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持货币供应量平稳适度增长。“由于央行基本退出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外汇占款已不是投放长期流动性的来源,如果央行不通过降准或其他政策工具投放流动性,货币政策就可能产生紧缩的效果。因此,两次降准不是要搞大水漫灌,而是意在保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平稳增长。”马骏说。

  以最近一次降准为例,一次一个百分点,看起来力度超预期,但在外汇占款少增约1万亿元的背景下,普降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只是大致对冲外汇占款少增所带来的影响。货币政策仍处于中性状态。

  再如,降息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实际利率的基本稳定。马骏说,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的差值,实际利率水平高低是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的重要指标。去年以来,CPI持续走低,如果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就会上行,从而导致货币紧缩。“在CPI持续走低和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适当降低基准利率,正是为了防止货币被动紧缩,保持实际利率基本稳定。”

  有定力,也要有活力

  在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变的框架下,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有效性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做不到”“受不了”也“没必要”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宏观调控思路也需要适时转变。

  新常态下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一方面,应保持政策定力,稳定和完善宏观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

  不能仅仅因为“速度焦虑”而踩大油门,而应把握好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上下限。当经济运行接近下限时,政策的着力点是稳增长;当经济运行接近上限时,注重防通胀;当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就要实行定向调控,抓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定向施策,聚焦靶心,精准发力。去年以来,针对经济结构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央行实施了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等措施,明确指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最近这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在普降的同时,也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定向降准措施,体现了定向调控的一贯思路。

  另一方面,也应处理好定力和活力的关系,在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变的框架下,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保持定力不等于固定僵化、自缚手脚、无所作为。应当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有专家认为,央行动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有针对性地补充流动性,引导利率水平下行,正是巧妙地避开了问题积累、被迫“放水”的尴尬境地,充分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今年调控方向已明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

  对于今年的宏观调控,政府工作报告已定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重点支持薄弱环节。”

  “这些表述为今年宏观调控奠定了主基调,指明了方向。”马骏说,在稳定宏观政策取向的基础上,要切实把握并落实好财政政策加力增效、货币政策松紧有度。

  ——尽早预判,更加注重预调微调。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为应对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促改革等多重目标可能出现的短板,需要宏观政策及时到位。“这就需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能力和监测能力,根据宏观经济变化及时预调微调。”潘建成说。

  “央行‘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如果下行压力大于预期,不排除宏观政策继续调整的可能性。”马骏说。

  ——有效发力,充分发挥公共项目投资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引擎”的动力,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

  潘建成认为,“双引擎”已逐渐成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这一动力依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同时,要继续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比如,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支持薄弱环节。

  “一些结构性政策的集中发力,将对稳增长、调结构起到重要作用。比如,支持产业成长性高的小微科技、绿色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再如教育、医疗等部分板块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可以创造更多投资机会,满足更多需求。”马骏说。

  ——深化改革,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

  新常态孕育新机遇。要释放更大的发展能量,需要持续深化改革,在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上释放改革红利。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