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中央提高一般转移支付占比 地方政府“不差钱”

  • 发布时间:2015-02-03 09:29: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务院最近印发《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针对中央和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具体举措。

  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有三大亮点

  什么是转移支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差别巨大,正因如此,地方政府的财力也有明显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税收高,政府财力雄厚;欠发达地区包袱重,财政就往往有缺口。所以,这就需要中央把财政收入进行统筹安排,给予欠发达地区足够的财力支撑。像这样钱收上去再拨下来的过程,就叫做转移支付。

  通俗点说,转移支付就是财政拨款。我们常说,财政收支和居家过日子一样。实际上,转移支付也能找出类似的比喻。比如,家长给孩子钱花,有时候是直接给零花钱,孩子拿了之后自己决定怎么花,对应到财政拨款上,这就是一般转移支付;也有时候,家长是给孩子一笔钱,让他专门去买一个东西,比如书包、衣服,对应到财政拨款上,这就是专项转移支付。

  这次国务院印发的意见,明确提出逐步形成以一般转移支付为主体,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具体来说,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两种转移支付的占比有调整,逐步将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到六成以上,而这个比例现在只有五成左右。第二点是对专项转移支付的把关更严格了,意见提出从严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分配和使用,以及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转移支付。第三点是中央和地方的责任更明晰,意见提出,划清中央基建投资专项和其他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边界。

  提高一般转移支付占比 地方政府这回“不差钱”

  对于转移支付制度这次的改革和完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解读了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我们知道,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开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早些年,转移支付整体规模较小,但是最近十年,专项转移支付迅速膨胀,部分年份,戴帽下达的资金要超出一般转移支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方政府想干的事儿干不了。而这回,逐步将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到六成以上,是不是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自由支配的钱更多了呢?刘尚希这样看:

  刘尚希:之所以要提高一般转移支付的比重,就是要提高地方财政的统筹能力,因为专项是有专门的用途的,就像买醋的钱不能拿去打酱油,那么,地方的统筹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就必须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

  压缩专项资金 市场的归市场

  提高一般转移支付占比,也就意味着压缩专项转移支付。在这之前,已经有了相关动作。财政部去年在安排预算时,就要求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由2013年的220个,压减到150个左右。

  而这次的意见进一步提出,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转移支付。什么是竞争性领域,为什么要专门对这个领域做出调整,刘尚希也做了解答。

  刘尚希:竞争性领域里实际上都涉及到对企业的一些扶持性的支持政策,像新能源、光伏等新兴战略产业。竞争性领域,就能使市场发挥调节作用,那么政府也就没有必要配备这样的钱,这等于是一种越位。

  但是,问题也来了。对特定行业和企业的补贴,不光是中国有,在世界范围内也以各种形式普遍存在。就拿研发和技术创新来说,没有了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支持,企业嗷嗷待哺,怎么办?刘尚希认为可以通过市场化途径解决。

  刘尚希:那可能采取基金这种方式来支持。基金可以按照市场化方式来运作,类似于像风投这样的运作方式,那么可能这种支持的效果更好。

  中央地方财政关系重构开启

  另外,转移支付改革表面上看是多拨钱、少拨钱的问题,实际则是对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的厘清。该地方花的钱,地方义不容辞。反过来,不该地方花的钱,中央要担起责任。刘尚希认为,这对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刘尚希:它本身谈不上是重构,但对它进行改革,对增加地方财政关系的重构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涉及到三个基本的要素:事权、财权和财力。那么,这次转移支付,主要涉及到的是财力的分配。

  经济之声评论:事权、财权匹配,才能事半功倍。

  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事实上,地方政府离基层更近,更了解普通百姓的需求,这先天决定了地方政府在地方事权上的主导地位。然而,钱到用时方恨少,由于事权、财权不匹配,现实中难免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这种不匹配,一个表现就是专项转移支付的膨胀:资金带帽下达,再急的需求,再合理的理由,也不能挪作他用。不可否认,专项转移支付设立至今,靠着精准的定位,扶弱济贫,服务了国民经济。但与此同时,各种弊端也开始显现。由于存在浓厚的行政审批色彩,地方抢项目,求扶持,造就了“跑部钱进”的荒诞场景,甚至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而财政部门碍于“众口难调”,有时候对专项资金实行“普惠制”,专项转移支付也就成了“撒胡椒面”。这些都表明,逐步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有做到了事权、财权匹配,才能事半功倍。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