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发布 明年2月1日起实施

  • 发布时间:2014-12-22 13:33: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孙业文

  国家铁路局批准发布铁道行业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自2015年2月1日起实施。这是在系统总结中国时速250~350公里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实践经验,全面修订2009年《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的基础上,正式发布的中国第一部高速铁路设计行业标准,将为中国高铁发展以及高铁“走出去”提供系统规范的成套建设标准支撑。

  技术标准是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促进技术进步,引领行业发展,确保质量安全的具体体现和有效载体,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京沪高速铁路前期研究工作开始,就着手研究制订并发布了相应的框架性技术标准。多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攻关、学习借鉴国外相关技术以及自主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建设运营经验的逐步积累,经过十余次更新完善,形成了系统完整、经济适用、反映高速铁路发展方向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从探索到成熟,凝聚了铁路人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铁路工作者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和矢志追求,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二十年高铁追梦,二十年标准探索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铁路建设者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速度最快、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使北京和天津这两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大城市间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实现了同城化,同时也打开了中国铁路迈向“高速时代”的大门。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贯穿北京、上海等7个省市,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2012年12月1日,世界第一条新建于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哈大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哈尔滨至大连的最短运行时间缩短为3小时30分。2014年12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高铁开行范围扩展至28个省区市。

  中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上世纪90年代,原铁道部结合“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启动了“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在大量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基础上,1994年成功实施广深线时速160公里提速改造,1997年起连续6次对既有线进行大面积提速,为发展高铁进行了技术储备,积累了经验。1999年制订了《京沪高速铁路线桥隧站设计暂行规定》,2002年制订了《京沪高速铁路站后设计暂行规定》,并于2003年合并形成了《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期间,由中国自主设计、施工的时速200公里的秦沈客运专线建成投产,为中国高铁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随后,通过吸纳高速铁路技术国际咨询成果,于2004年对《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进行了修改完善。

  2007年,在总结京津城际、郑西、武广、合宁、合武等客运专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发布了《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和《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2009年整合形成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

  之后,铁路部门组织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对高铁成套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集中开展科研攻关,全面系统总结京津、京沪、京广、哈大、郑西等不同类型、不同技术特点的高铁建设运营实践经验,为完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3年铁路实行政企分开改革,新组建的国家铁路局按照“三定”规定,承担组织拟订铁路技术标准,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的职责,成立了国家铁路局技术委员会,全面梳理高速铁路标准体系建设中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会同铁路总公司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充分吸纳国内科研成果、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及相关国际咨询成果,同时加强与相关铁路企业、勘察设计单位、科研院校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商,对关键技术问题达成一致意见。2014年8月,国家铁路局召开铁路工程建设标准技术委员会会议,邀请相关铁路企业、勘察设计单位、科研院校共16家单位的近80位专家和部门代表,对《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进行了全面审查并再次修改和完善,于2014年11月通过了国家铁路局技术委员会审议。

  实践推动科技创新,创新凝聚标准精华

  经过二十年的艰苦探索,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的大规模建设,中国铁路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吸取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研究制定了适合的技术发展路线。高速铁路的技术创新发展,采取“三步走”:第一步:通过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和新建时速250公里高铁,为中国高铁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奠定基础;第二步:通过京津城际等新建高铁的实践,掌握时速300~350公里高铁技术,使我国高铁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第三步:以武广、京沪高铁为新的平台,推动中国高铁技术迈向更高水平,占领世界高铁发展战略制高点。《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全面反映了我国高速铁路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综合实验、成果应用等多方面的巨大成就,其突出特点:

  一是贯彻落实安全优先的原则,首次明确了高速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在路基、桥梁、隧道、无砟轨道、站场、客站、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专业分别强化了安全保障功能设计。例如,提高了牵引供电系统在防雷措施、防灾避害、故障监测等方面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强调了信号系统故障导向安全的基本原则;完善了自然灾害、异物侵限等灾害及次生灾害的风险防范措施;明确了体型复杂、重要的站房及跨线设施的结构安全标准,更加重视结构安全健康监测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安全可靠性标准。

  二是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方便、快捷、舒适和综合交通等提高服务品质的设计要求,重点体现了高铁建设全寿命周期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四节一保”绿色建设理念,强化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例如,规定车站(场)选址应满足城市规划和运输需求,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既有建筑物拆迁、土地资源开发和城市发展等因素;高铁车站设计纳入了近年来建设新理念和经验总结,增加了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绿色客站、综合开发等内容,更加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三是强化总体设计和接口设计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国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运输需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优化速度匹配、设备配套和各专业主要设计参数,优化了复杂路网条件下的高铁运营调度系统设计、高密度大客流的客运服务系统设计,使技术标准更符合系统性、先进性、成熟性及经济合理性要求。

  四是充分吸纳自主创新成果,体现了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的最新水平。包括在无砟轨道、轨道减振降噪、列车控制、站后系统技术的集成创新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在郑西客运专线黄土和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成套技术、合宁铁路膨胀土路段路基处置技术、京津城际区域地面沉降及对策研究等方面获得的重大突破;在900吨级大吨位桥梁制运架成套技术、深水大跨桥梁建造技术、大吨位桥梁建造技术等方面取得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在软土、松软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地质构造的隧道修建技术上取得的中国特有技术创新成果,等等。这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又充分体现中国铁路独特优势的创新成果,为丰富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标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中国版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成为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铁建设先进标准的集大成者。

  中国标准助推高铁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国高铁发展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十三五”仍将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高速铁路的发展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带来了显著的“同城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对城市发展格局和产业转移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沿线百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大作用,创造了就业机会,给沿线百姓真正带来了实惠,对沿线人员流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交流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成熟、先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已经形成,标准内容涵盖了中国高速铁路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和安全防护等建设运营实践积累的系统、成熟、可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铁路自身所具有的运能大、速度快、能耗低、占地少、污染小的比较优势在《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将对支撑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国际社会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修建高铁的优势,把高速铁路作为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了规划与建设。《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进一步体现了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性,让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和生命力,为我国高速铁路的持续发展和国际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英文版翻译工作已经启动。随着中国高铁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及社会公众所认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必将在世界高速铁路建设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中国高速铁路标准国际化,将为世界高速铁路发展贡献强大正能量,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成果和实惠。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