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财经评论:货币政策应做中国改革“助推器”

  • 发布时间:2014-12-02 19:41: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斐 刘欢 李云路  责任编辑:孙业文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任何举动都牵连着世界的神经,宏观调控的风向也考验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定力。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部分,应当发挥好改革“助推器”的作用,为经济合理增长添动力,为全面深化改革腾挪空间。

  中国央行上月底宣布降息,连日来,A股市场持续上涨,一些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明显放大,“日光盘”再现深圳。

  由此,源自于此次两年多来首次降息的系列连锁反应,引发了市场对“稳健的货币政策或将转向宽松”的猜测,也有市场人士担忧,货币政策将陷入“通过以推动物价上涨、房地产复苏等方式刺激经济发展”的泥潭。

  对此,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明确强调,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改变,不能轻易理解此次降息是货币政策的放松。来自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信息亦显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同时将“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而言,在经济增长放缓,对深入改革和就业稳定造成较大压力时,稳增长、稳就业会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接近年尾,一系列“啃硬骨”的改革措施已在关键领域启动。在第三季度GDP增长率降至7.3%,10月宏观数据依显疲态,PPI数据则连续32个月下降,市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降息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出台。

  “此次央行降息是希望其扮演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角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通过降低实体经济行业经营成本,使金融企业在加大竞争的同时让利,让其选择更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房地产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各经济部门间货币配置不均,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短期投资驱动型产业吸收了大量资金,这些都不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中国当前货币资金并非总量不足,而是结构不合理,所以需要盘活存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年中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当前经济平稳运行、但下行压力仍较大的情况下,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落实好已有政策的同时,深化金融改革,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

  央行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央行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尽快出台和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方案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对明年中国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向松祚分析指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仍将是经济工作会议需要统筹处理好的五大关系。其中,“稳增长”的地位仍将突出。

  改革与发展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事实上,全面深化改革亦需在经济稳定合理增长的背景下开展,一定的经济增长可以为宏观调控提供政策空间,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有效开展,才能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释放潜力、增加动力。

  北京智石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建议,中国要更多采取财税改革手段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改善经济结构,以弥补货币政策短期刺激效应结束后的发展结构性动力不足问题。

  向松祚表示,货币政策要扮演好改革“助推器”的角色,不仅需要适度管理市场的流动性,避免大起大落,还要保持市场均衡的利率水平,降低企业的融资和运行成本。此外,精准调控、盘活存量、调整结构,也都是货币政策的着眼点。

  “可以预测的是,保持定力、稳定走向,保证使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以更大精力去推动改革进程,将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总基调。”张立群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