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剑平: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可能调至7%-7.5%
- 发布时间:2014-10-25 02:22:18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胡爱善
名家连线
国家信息中心
经济预测部主任
今年以来,在政策支持下,高铁、水利、核电等新项目开工较多,通过这些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已不大。必须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变,需要通过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宏观环境。
本报记者 倪铭娅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制定的GDP先行指数测算,未来6个月经济仍有下行压力,四季度GDP增速明显回升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同比增速在7.3%左右,原因主要是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
范剑平表示,具体来看,四季度消费比较平稳,但消费的平稳难以抵消房地产下行对内需带来的影响。投资会继续下降,制造业以及基建投资会继续回落。在国际市场需求带动下,四季度外贸可能会好一些。综合判断,四季度经济环比增速可能会继续回落。
范剑平认为,四季度经济放缓的原因主要还是房地产市场的回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9月房地产市场指标与8月相比均为下降。尽管9月底央行出台了放松限贷政策,但从当前市场看,购房需求不大。如果说过去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现在这个发动机再怎么修都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发挥强劲作用了。因为中国城镇家庭户数已超过预期拐点,而房屋套数超过家庭户数,供过于求局面已经形成。
值得关注的是,刚刚公布的三季度GDP增速创下2009年一季度以来新低值,有分析人士认为,明年经济增速将进入“6”时代。对此,范剑平表示,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年均7%的经济增长目标看,明年经济达到规划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明年是“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根据当前经济形势,预计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可能调至7%-7.5%。
精彩对话
中国证券报:基于对四季度和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必要进一步宽松?
范剑平:从CPI、PPI和房价三个价格体系看,未来全面宽松或继续定向宽松不是没有可能,但要根据经济形势而定。
以降息为例,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都主要盯住CPI,同时还参考PPI和资产价格,资产价格主要是房价。去年我国CPI平稳、PPI明显回落、房价居高不下,参考CPI就没必要调整,看PPI就应该降息,看房价就应该加息,综合考虑后我们的决策是不加息也不降息。今年PPI下降幅度加大,CPI涨幅比去年缩小,房价开始掉头向下,降息条件逐步成熟,或可选择定向降息。将来如果房价、CPI、PPI都下降就存在全面降息条件。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工具,更多是一个技术性手段,货币政策中的各种政策工具本身不应带有道德判断。我们需要定向放松还是全面放松,要根据经济形势适时适度调整。如果经济下滑程度没有影响到就业,那么用定向手段解决最薄弱环节的棘手问题是对的,这时就不需要货币政策全面放松。
中国证券报:当前经济步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如何发挥作用?
范剑平:中国经济已经不适宜再出台强有力的刺激政策,因为刺激效应在递减。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在政策支持下,高铁、水利、核电等新项目开工较多,这些项目在过去对经济影响大一些,但现在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通过这些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已不大。经济靠要素驱动增长的模式已走到尽头,必须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变,需要通过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宏观环境。
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发动机。投资总是流向低层次的固定资产投资,而不是科技研发,这说明我们的投资环境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不够。
如果说过去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现在这个发动机再怎么修都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发挥强劲作用了。因为中国城镇家庭户数已超过预期拐点,而房屋套数超过家庭户数,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
从财政角度讲,应该对企业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部分进行税收减免、抵扣。我国进口替代的高科技活动有很大空间,需要给予支持。因此,财政政策在对这类企业减税方面有较大发挥余地。
中国证券报: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依法治国总目标。如何看待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范剑平:市场经济本就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一个好的法治环境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治建设的相对滞后,既限制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发挥,也阻碍了中国经济潜在活力释放和转型升级进程。特别是经济增长面临持续下行压力,转型升级任务十分紧迫,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更加需要大力加强法治建设,确保各项重大经济改革在法治轨道上顺利推进。
资本市场对法治环境更敏感。从世界范围看,金融业发达国家相对来说是法治环境更成熟的国家。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总目标,这将为资本市场更加健康、高效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此外,国内证券法、期货法等两部市场基本法的修改、立法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正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