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融资规模创新高企业仍“喊渴”钱去哪儿了?

  • 发布时间:2014-09-11 11:55:50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孙业文

  一方面是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实体经济的资金扶植力度,而另一方面,仍有不少企业频频“喊渴”,抱怨银行“惜贷”。钱究竟去哪儿了?银行投放和企业需求之间为何难契合?

  “贷款难度还是很大”

  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0.57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多4146亿元,比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2009年和2010年同期平均水平多2.08万亿元。

  作为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重要指标,社会融资规模的迅速扩张意味着更多实体经济获得“资金活水”。而近期出炉的各大商业银行半年报也显示,银行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的投入迅速增加。

  上半年,中行的“中银信贷工厂”小企业和中型企业贷款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2.6%和8.08%,高于境内公司贷款平均增速;工行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类贷款合计余额达4.6万亿元,占境内人民币贷款比重接近50%;农行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100亿元,贷款增速12%,比全行业平均增速高4个多百分点。

  尽管如此,却依然有不少企业感到融资困难。“都说银行加大了扶植力度,可我觉得今年银行贷款的难度还是很大。”广东江门一家日化企业的财务总监困惑地告诉记者,他们企业想上线一款新品,去了多家银行,没有一个愿意放款的。

  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认为,小微企业感觉资金紧张不是一天两天了,即便在经济上行周期,他们也会觉得资金紧张。“现在经济环境下行压力增大,小微企业的境遇就更难受了,原因是资金回流困难。”

  ?新增贷款去哪了?

  半年报数据显示,多家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呈现上升局面,尤其江浙地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集中。在当前经济运行状态下,有分析人士认为,银行“惜贷”心理依然很强。不过,这种“惜贷”是基于风险考虑的选择性“惜贷”。

  “银行其实都很想把钱借出去,但前提是风险可控。”建行广东省分行中小企业客户部副总经理黄凯如坦言,“一些企业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实际上需要多少钱。过度融资也是害企业自己。”

  “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确实存在不均衡的情况,这与区域、市场、行业密切相关。”黄志凌说,银行在投放时会考虑地区、行业风险,从而对放贷有所压缩或选择。

  那么,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到底去哪了?

  对此,工行董事长姜建清的回答是:除了投往国家重点在建、续建的工程项目之外,较大一部分新增贷款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这些行业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3026亿元。

  这不仅是工行的信贷投放方向,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速为21.8%。面对企业“喊渴”,各家银行都在考虑如何盘活存量,把有限的信贷投放到更具有发展潜力、适应国家政策要求的项目上。

  “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有巨大的信贷存量,盘活存量的意义绝不亚于新增贷款。”姜建清介绍,今年上半年工行新增贷款5231亿元,贷款周转0.84次,比上一年提高了0.03次。“资金周转加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按照周转利率,今年上半年累计发放信贷数要比去年同期多1303亿元。”

  企业需思量 新投向已成“新常态”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银行应该通过信贷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扶植有市场潜力的企业发展,同时鼓励一些企业退出产能过剩和风险泡沫积聚的行业领域。

  目前,不少银行已通过有计划地退出和调整信贷规模,逐步影响企业的发展轨迹。上半年银行对于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过剩产业的资产盘活力度明显加大。

  截至6月底,工行的钢贸贷款余额424亿元,一年内已压缩20%以上,钢贸不良贷款比一季度末减少了3.9亿元;政府融资平台今年上半年下降了430亿元。

  “过剩产能行业贷款、房地产开发贷、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等领域贷款均有下降,而这些加起来的规模都用到了新兴产业等投向方面去了。”姜建清说。

  目前,在不少银行的“优先表”上,转型升级需求都排在前列。“这不仅是由于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银行业贷款布局、长远发展的要求。”广州一位资深金融分析师这样认为。

  赵锡军认为,不少银行的中间业务、战略性业务、创新性业务发展快于传统业务发展,这说明银行正在加速结构调整,符合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专家表示,一些“喊渴”的企业需要沉下心来考虑,银行“惜贷”是否意味着企业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