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新闻 > 国际经济 > 正文

字号:  

气候变化蓝图: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

  • 发布时间:2014-09-22 07:1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联合国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召开在即,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了《关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

  作为我国首个应对气候变化国家专项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目标:6年时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15%,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在2020年达到这一目标并不难。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应对国际压力,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需要。

  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单位GDP能耗分别为5%和4.2%,均高于 《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中定下的目标。尽管第三季度数据尚未出炉,不过,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今年1到9月,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单位GDP能耗仍将保持在这一水平。

  截至2013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已下降了28.56%,相当于减少了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9.8%,森林蓄积量已提前完成增加13亿立方米的任务,达到20亿立方米。

  周大地认为,按照目前的情况,实现《规划》所述目标不成问题。他介绍,我国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主要是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

  从节能减排部分来看,2005年我国开始制定节能减排的国家计划,在上一个五年里全国单位GDP能耗就下降了19.1%。“仅靠节能减排,我们就可以实现40%的目标,加上能源结构调整,我认为到2020年可以达到45%以上。”周大地说。

  不过,解振华也坦言,目前距离2020年还有6年时间,实现目标确实有相当大的困难。他说:“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还不尽合理,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结构的调整上下功夫。”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今天,一些省份的稳增长措施中仍离不开通过投资扩大产能的高碳经济模式。周大地认为,高碳经济模式不仅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而且还要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而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让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共轨并行,不仅是双赢,而且还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解振华介绍,预计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每年的产值能够达到4.5万亿,吸纳的就业人口可能有3200万~3300多万人。

  据解振华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联合国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将于9月23日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将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身份率团参加此次峰会。

  作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大国,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面临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周大地说,“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也的确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不能以发展为理由,必须要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他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有国际压力,国内压力更为显而易见,“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突出暴露,说明我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解振华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长期形成的高碳发展模式导致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的所有政策、措施和采取的行动,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解振华说,在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将宣布在2020年之后应对气候变化将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