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财经 > 新闻 > 国际经济 > 正文

字号:  

欧美反扑 难撼家电中韩双雄格局

  • 发布时间:2014-09-18 10:30:43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正当全球家电行业频繁聚焦中日韩阵营时,欧美企业惠而浦、伊莱克斯相继借大规模并购发声,双方不断巩固欧美地区市场的举动,也让未来全球家电产业格局走势再度朦胧。不过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一举措的确会延缓中韩企业占领欧美市场的步伐,但却无法阻碍中韩家电企业的崛起之势。预计未来5-10年,中韩家电企业基本上会联手垄断全球家电市场。

  家电业现200亿跨国并购

  日前,美国通用电气(GE)对家电业务出售信息的宣布,正式打破了此前种种有关中国家电企业收购的传言猜测。最终伊莱克斯以33亿美元(约202亿元)的高价收入囊中,这一价格较此前传闻的25亿美元收购价高出32%,对于最终价格的确定,伊莱克斯中国区总经办负责人表示,目前并没有收到相关消息,不予置评。

  而就在大约两个月前,美国家电巨头惠而浦宣布,拟斥资7.58亿欧元收购意大利企业意黛喜60.4%的股权。

  由于这两次被收购企业均是欧美家电老品牌,不仅在欧美地区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且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吸引了包括中国家电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参与竞价。此前在意黛喜出售前,便有知情人士透露称,海尔、伊莱克斯、惠而浦都在与之洽谈,长虹更是溢价9.1%参与竞购,当时正恰逢四川长虹子公司美菱电器停牌,引发了长虹参与收购意黛喜的传闻。

  对于这两家欧美家电巨头的相继收购,奥维咨询研究院院长张彦斌则表示,主要是双方想要渗透对方市场。伊莱克斯的强势区域在欧洲,2013年,在伊莱克斯集团销售总额中,西欧占28%,北美为32%,通过此次收购GE家电业务,能够进一步延伸伊莱克斯在北美市场的渗透和竞争力。惠而浦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奔腾港,通过收购意黛喜,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其欧洲市场的发展速度。

  在张彦斌看来,这两起收购不仅仅使欧美地区家电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同时也提高了欧美家电市场的进入门槛,增加了中日韩三国家电企业进入欧美市场的速度。

  事实上,随着中国家电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早已将目光转向全球家电市场,尤其是难度较大的欧美区域。早在2011年、2012年,海尔集团便相继收购了三洋电机东南亚、日本资产和新西兰国宝级家电品牌斐雪派克。而格力则是直接将广告打到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老牌企业剥离家电业务

  对于家电业近年来连续出现数起跨国并购,家电分析师梁振鹏认为,主要是企业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市场竞争激烈、产业技术升级脱节等种种因素,使得家电业务盈利不佳甚至亏损,致使企业选择削弱和剥离家电业务,转而投向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

  此次GE家电业务的出售,正是因为其家电业务盈利能力较低。数据显示,2013年,GE家电业务销售收入为83亿美元,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6%;利润为3.8亿美元,仅为GE全部利润的2%。GE方面也公开表示,此次出售非核心资产,转而集中发展较高利润及发展潜力较佳的业务,符合集团一贯长远的资本重整目标。事实上,早在2008年GE便尝试出售家电业务,但未能成功。

  而2011年,三洋将在日本和东南亚的9家全资或合资公司股权全部转让给海尔,则是因为企业经营不善,连续亏损。自2002年开始,三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到2009年,松下宣布完成46亿美元的优先股转换,获得三洋50.27%的股权,然而,被松下收购后的三洋继续亏损。

  事实上,日本、欧美等家电企业选择出售家电业务时,往往是因为企业选择发展一些利润更高、门槛更高的领域。如日本东芝、日立,企业的核心业务在于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医疗设备、电机等,其家电业务占整体营业额不到10%,对于松下来说,近年来也在大力压缩家电业务,进军电池、新能源、医疗等领域,欧美很多企业也是如此,如飞利浦业务主要集中在照明、医疗等领域,家电业务经过不断剥离,只剩下小家电。

  而包括中国家电企业在内的很多家电企业,正好有国际化的需求,收购当地企业正是最快速且便捷的方法之一,因此会有很多企业愿意接受。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此前也表示,在过去几年,国际家电市场普遍不乐观,许多家电制造商生存艰难。选择此时并购不仅预算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且双方的政府部门对此也持积极态度。

  全球家电将向中韩看齐

  尽管惠而浦、伊莱克斯率先在欧美地区发起家电整合,但这一举措也难以改变未来全球家电的发展格局。在梁振鹏看来,未来5-10年,欧洲和美国的家电企业市场份额将会越来越少,甚至不排除陆续还有企业(如飞利浦、西门子)剥离家电业务,而日本家电业务在快速衰退,谋求转型,中国家电企业和韩国家电企业基本上会联手垄断全球家电市场。

  事实上,在黑电整机市场,欧美地区早已完全放弃,只是在一些上游的核心零部件领域还在生产。如美国康宁公司,还在从事液晶玻璃基板生产,飞利浦也还在运营一些与电子芯片、元器件相关的产业。

  白电市场,从全球家电格局来说,仍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主。梁振鹏指出,尽管惠而浦、伊莱克斯等品牌在欧美市场优势明显,但是在其他地区如中国市场却表现较差。

  相比来说,现阶段韩国家电企业优势较为明显。韩国三星和LG均是全产业链模式,不管是白色家电还是黑色家电,上游核心零部件都在自己生产。这种垂直产业链的整合优势带来的成本优势,是很多企业难以企及的。中国家电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样在于价格竞争力较强,凭借低廉的土地使用和人工成本,生产成本较低。

  而背靠全球最大的家电消费市场,智能化则有可能是中国家电企业赶超韩国企业的机会。在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看来,如今家电行业整体向智能化、互联网化转型,而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已经走在了世界最前沿。当日韩企业不断研发OLED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同时,国内家电企业却将智能化服务、应用推向一波波高潮,占领了市场先机。

  此外,中国市场作为全球家电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中国市场就是变相占领全球市场,这也是飞利浦、惠而浦等企业收购国内家电企业,三星、LG在国内建厂的原因所在。洪仕斌认为,不管是从政策扶持还是对市场的了解,中国家电企业都要更具天时、地利、人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家电企业从主导国内家电市场到主导全球家电市场并不遥远。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