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各省份谋划产业衔接发展
- 发布时间:2015-10-12 08:22:15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李春晖
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发改委将加强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对接合作,支持建立区域产业链条上下游的联动机制。
相应的原则是:支持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申请设立新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重点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和产业转移。同时鼓励中西部地区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支持中西部之间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10月11日,在“长江流域园区与产业合作对接会开幕式暨长江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邹勇作出了上述表示。
梯度发展差距
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体量巨大。2014年长江经济带GDP总量28.5万亿元,占全国41.6%。也就是说,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每上升或者下降一个百分点,就导致全国的GDP上升或者下降0.4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今年上半年有10个省市的GDP增速都在8%和8%以上。全国GDP增速过“8”的一共是17个省市。
但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存在梯度发展差距,为产业合作带来了空间。
黄汉权说,2014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中游在7000美元左右,而上游则是5000~6000美元左右。
从省级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上既有全国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也有全国人均GDP最低的贵州省。
对于产业合作和转移,沿江各省都表达了积极的态度。
湖北省副省长甘荣坤建议编制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引导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具有市场需求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转移。
重庆市副市长吴刚表示,重庆希望与沿江省市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健康食品等产业集群进行对接,共同探讨开展园区共建、产业飞地等战略合作的方式。
吴刚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方面,要科学布局、合理分工、加强合作。比如:成立园区产业联盟,在轨道交通、精密仪器、生物医药、页岩气、机器人等方面,选择相互条件成熟的产业和企业,协作配套、协作发展,共同参与国内外竞争。
云南省副省长刘慧晏更是直接推介了云南省的几个有优势又需要和各沿江省市加强合作的产业。比如有色金属新材料、石化产业、信息产业、生物医药。
“云南省是我们国家有色金属资源的大省,但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到现在为止还不是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强省,在这个方面我们的合作空间是很大的。”
在产业合作和产业转型中,园区成为重要的载体。
长江经济带上有90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国家级的改革示范区或新区,同时还有30个高新技术开发区。
以重庆为例,近些年,重庆已经形成以两江新区为龙头、三个保税区为集合、七个国家开发区为中间、三十六个市级工业特色园区为支撑的构架体系,集聚了全市77%的工业产值。今年上半年全市园区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增长13.8%,实现工业利润增长27%。
云南省已经形成以滇中新区为核心,七个国家级开发中心为重点,70个省级园区为支撑,一批国家级省级的跨境经济区,以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前沿的园区框架,全省的园区已经超过132个。园区实现的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80%以上。
着力推进统一市场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长江沿线的各个省区、市的产业发展定位并不太明确,还没有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这也成为促进合作的障碍。
在调研中黄汉权发现,目前各地提出来的产业发展的重点或主导产业还是有比较多的雷同,多集中在电子信息、汽车、石化、新材料等领域,还没有形成“错位发展”、“互补”,或者形成产业链之间的对接。
“每个地方都想产业链通吃,我不想做低端的、下游的,我也不想做中游的,我就想整个产业链完整地做起来。大家如果都这么做,最后的结果是形不成合作、形不成对接。”
而在产业合作或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又存在无序竞争的局面。
比如,长江经济带最优质的资源就是岸线,不少地方岸线资源开发无序,而且过度,导致码头、泊位产能过剩、闲置。再比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很多地方是通过滥出政策优惠等不合理的竞争方式。
因此,在产业链方面形成合理的分工,将产业合作方面的无序竞争变得有序,是接下来长江经济带产业合作的重要前提。
邹勇表示,长江流域合作面临的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此前区域合作主要在地方层面开展,随着合作不断深化,一些改革创新事项超出了地方的事权,需要国家层面给予指导和支持。二是由于区域合作组织的管理相对比较松散,缺乏对合作各方的约束激励机制,相关省市之间签订的部分合作协议在落地实施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邹勇称,接下来要着力推进统一市场建设,以上海自贸区建设为带动,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按照点面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
这其中,包括支持建立毗邻省区发展规划的衔接机制,推动空间布局协调,加快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程;也包括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之间协商合作机制,强化相关区域合作组织办事机构的职能,加强对区域合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