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财经 > 新闻 > 地方经济 > 正文

字号:  

北京产业一体化疏解路径渐明

  • 发布时间:2014-09-29 09:39:25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曹慧敏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北京路径已日益清晰。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伯正昨日在“辉煌65周年-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发布会上透露,北京要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在产业功能疏解方面将坚持“四个一批”,即淘汰一批、转移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将就地淘汰污染型企业,同时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要淘汰退出一批落后的污染型产业和企业,污染型企业在北京不适合发展,在其他地方也不适合,北京绝不输出污染型企业,所以是要就地淘汰和退出;要转移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批发市场、物流等这类的企业,这些企业不一定是有污染的,但也不适宜在北京发展,”刘伯正说,“另外还有培育一批新型产业,像互联网金融、新兴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等,就是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里面‘高’的那部分;最后改造和提升一批企业,通过改造,通过升级适宜在北京发展,比如信息产业。”

  在京津冀布局的新蓝图中,能否顺利实现产业转移决定着一体化的成败。7月,《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出台 ,根据要求,除传统的一般制造业外,京城核心区还将禁止新建和扩建高等学校、大型医院,严格限制酒店、写字楼、展览馆。与此同时,2014年上半年河北省重新规范和整合开发区布局,形成196个升级开发区平台,用于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天津在产业搬迁中承上启下,一方面与北京企业洽谈落户入津,另一方面又将自身一部分企业向河北转移。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总监陈智国表示,在京津冀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北京扮演的可能更多的是输出者的角色,当输出的产业有了大的方向,天津、河北作为承接地,就可以根据自身优势有所选择,比如天津交通、港口发达,对一些物流、外贸企业可能更有吸引力,而河北具有空间、成本优势,容易获得制造业的青睐。“简单的产业转移并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更多的是要发挥北京的科技创新优势,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培育起津冀两地的新兴产业,进而实现三地产业的升级、优化。”

  对于产业调整可能对北京产生的影响,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实际是进一步加速了北京工业结构向着更快、更深、更广调整,当今北京工业经济发展之所以保持一定规模和速度,占全市GDP的18%左右,得益于2008年以后的工业转型调整。所以说,这次调整按照高、精、尖的产业结构优化,通过“腾笼换鸟”、提质增效,相信工业规模不会明显萎缩,依然会实现稳中有进,依然是全市GDP的有力支撑。(王晔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